基本介绍
天童寺掩映于茂林修竹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太白山麓(现属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境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天童寺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宁波东部地区著名的两大古代寺庙之一(另一座为阿育王寺)。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当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来护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禅师建太白精舍,后人称之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禅师将寺迁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肃宗赐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赐“天寿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寺僧惟白多次与神宗皇帝研讨佛理,宋徽宗敕赐他“佛国禅师”称号,并御书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禅师正觉(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传曹洞宗教义,倡导“默照禅”。1134年,寺内修建容纳千人僧堂,继而扩大山门为佛阁,内供千佛。中建卢舍那阁,置五十三善智识像,称“千佛阁”。
天童寺四周群山峻岭环抱,山林多姿,风光灵秀,附近有天童森林,寺前有参天古松成行伴道,崇楼杰阁相映,更有深径回松、风岗修竹、清关喷雪、双池印景等十大胜景点缀其间,徜徉欣赏之余,令人想起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赞美天童寺的诗篇:“村村桑拓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几风;二十里松林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诗人将风光旖旎的天童寺地理位置形象地点活了。
景点景观
少白岭
少白岭是去天童寺参观游览必经之地。少白岭上建有五佛镇蟒塔,俗称少白塔。相传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有巨蟒作崇,吞噬行人,心镜禅师以石馒头诱杀除害,镇于塔下,故俗称铁蛇关。
深径回松
是天童十景之一。从伏虎亭至景倩亭约1.5公里,深径两侧,千年苍松,直刺青天。南宋袁奎诗云:“太白峰前三十里,古松夹道奏竽笙;清辉秀色交相映,未羡山阴道上行。”
凤岗修竹
在寺东山脚幽径旁,有一片翠绿竹林,遮蔽云天,山风起时,秀竹婆娑弄影。传说曾有凤来仪,故称“凤岗修竹”,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盛夏来此,清凉沁人。在此路上还有清关桥,山上之水汇聚于万工池流经清关桥注入溪流中。每当大雨过后,桥下溪流飞溅,喷涌似雪团,与万松、铁蛇合称“天童三关”。此处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称“清关喷雪”。
双池印景
是指天童寺前的内外两个万工池,旧为放生池。池水清澈,碧瓦朱墙倒映入池,更添佳趣,池上方有琵琶石,以足顿之,铿锵发音如琵琶声。这也是“天童十景”之一,就是“双池印景”。
交通信息
公交车
天童寺据宁波市区约30公里,乘公交车需75-90分钟左右。游客可事先乘车到宁波汽车东站,然后向西北方步行约100米(可在附近打听一下)到宁波公交福明站(世纪大道旁),在此乘坐前往天童寺的直达车空调162路(约10-15分钟一班),票价3元。
宁波汽车东站附近的福明公交站乘162路至天童站下车,往山上步行1.4公里即是。车程约1小时。
自驾车
(1)舟山方向前来:经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在蛟川互通转入宁波绕城高速东段(北仑、金华、象山方向),在五乡互通转北仑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转向东南(出门右转),经少白岭隧道后,根据旅游提示,转向路左边即可。
(2)杭州前来:经杭甬高速,过宁波东出口后,沿同三高速直行(北仑方向),由育王出口下即可,其余与上同。
(3)上海/嘉兴方向前来:经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在宁波北沿宁波绕城高速转舟山方向,在蛟川互通转北仑方向,其余与舟山方向同。
(4)温州、台州方向前来:经甬台温高速,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5)由金华方向前来:经甬金高速,在宁波西出口转宁波绕城高速,朝北仑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6)由通途路在东外环路口,转向南方,经宁穿路,在沙堰村路口转向东南,根据指示行车即可。
(7)沿鄞县大道(横(街)少(白)线)一直向东,过三溪浦水库后即达。
历史沿革
西晋永康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元大德三年(公元1301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毁。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祥师”号。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忞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忞“弘觉禅师”号,并赐银印一颗,重40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弘觉禅师之印”,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9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3年),世宗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早晚功课,威仪整肃,参禅念佛,不废古规。同时发扬“农禅并重”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禅悟道,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