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最能反映民族心理、民族气质的一种外在艺术,它除了特有的实用功能外,还是民族形象的标志,凸显着民族化和个性化特征。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缩影。蒙古族服饰,积淀丰厚,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礼仪、节庆习俗、婚姻状况以及审美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进了特殊的民俗内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保留着古朴自然的服饰风格。蒙古族服饰似流动的图画,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神韵,成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心理素质,又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观念,服饰的民族个性显得尤为突出。蒙古族服饰,承载着自然和历史的厚重,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的古老。一个民族的服饰,就是一幅风情万种的画卷,也是一座民族民间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多种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也蕴涵着民族的文化背景。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缩影。蒙古高原作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来,经历了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回纥、女真等民族更替,为此也创造了璀璨的服饰文化。然而蒙古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种类、款式风格、色彩、发型,与诸游牧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中原汉族服饰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蒙古族服饰文化。公元十一、十二世纪,蒙古民族已经成为草原上强大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随着民族服饰制度的建立,服饰的面料与款式也逐渐的丰富起来。他们将饲养的家畜皮毛、猎获的貂鼠、银狐、河狸、银鼠、水獭皮毛,还有棉布和织锦缎等丝织物,缝制成丰富多彩的服饰品类,并把金、银、铜打制成各种头饰、首饰、佩饰等,使服饰更增添了光彩。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的种类、风格、色彩、工艺以及服饰制度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达到了异彩纷呈的状态。蒙古汗国和元代的服饰款式相近,但也有所区别,前者主要以栖鹰冠(圆顶、尖顶)、卷云冠为主。男袍有交领、方领,后又增加了立领,保持着左衽风格。还有半臂(半袖长袍)、比甲、马褂、皮靴等种类,皮质服饰占据多数。
元代以后,又增添了前檐帽、钹笠帽(形制为圆顶,底边出檐,类似遮阳帽)、立领大襟袍、短披肩、马褂、络缝靴子等新款式,左衽长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右衽长袍。特别是蒙古贵族的服饰,绫罗绸缎配以金银珠宝,装饰十分华贵,并讲究用金装饰服饰,除织金的锦缎外,还把金印在丝织的衣料上,缝制成袍服。男女服饰款式区别不大,女子只是略长一些,但是色彩和构图有很大的不同,多用宽幅的彩绸系腰。贵族妇女冠饰主要是罟罟冠,达到相当豪华和丰富的程度。明代蒙古族的发型、冠饰、袍类、披肩和其他装饰品,较前代有明显的不同,在保留原有款式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新款式,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蒙古袍的领式和袖型,出现了马蹄袖。而且刺绣也开始流行,蒙古袍、坎肩的领口、袖口、袍襟用刺绣图案装饰,佩带金银玉石饰品,体现了游牧民族对美的追求和丰富的想象力。到了清朝,由于蒙古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部落之间出现了分制趋向。清政府实行盟旗制,限制部族、旗县间的自由往来,客观上促进了部族之间服饰文化的快速形成。蒙古地区地域辽阔,东西之间气候温差大,也是部族服饰形成的主要原因,具有部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服饰款式、种类已经基本定型。这一时期,蒙古族服饰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创造了具有满式风格的清代品官冠服。蒙古族贵族阶层平时着装以品官冠服为主,但是普通人基本保持了本民族的服饰风格,并发展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地区和部落特色的服饰。绸缎、织锦缎、布帛等服饰面料用于服饰的缝制,蒙古袍的形制为下摆两侧或开衩或不开衩的宽大袍服,袖口有所变化,敞袖、大马蹄袖、小马蹄袖均有,长袍外面还配有长短坎肩。还把各种金、银、珍珠、珊瑚、玛瑙,松石制作成佩饰、头饰佩戴。清代各部落服饰样式之多,装饰手法和用料之精美,难以尽述。
蒙古族服饰之美,美在千姿百态的服饰款式上,美在丰富而又搭配恰当的色彩上,款式之多绝无仅有,色彩艳丽堪称一绝。蒙古族在几千年的生息、迁徙中,古老的族群随世殊名,发展到近现代,形成了不同的部落族群,因其部落不同,又呈现出不同的服饰装束,即使是同一部落,也往往因居住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各有千秋。它们不仅以多种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也蕴涵着各部落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中按部落大致可分为:鄂尔多斯、乌珠穆沁、乌拉特、科尔沁、和硕特、布里亚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喀喇沁、喀尔喀、巴尔虎、苏尼特、察哈尔、阿布嘎等。蒙古族服饰,主要以蒙古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加以各种佩饰,根据部落习俗的不同以及男女、婚否,又配以长短坎肩。蒙古袍大多采用织锦缎、丝绸、布帛为面料。蒙古靴以牛羊、马皮、布帛为面料。款式又根据自然环境、部落习俗,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短而肥大,有的窄而修长,有的以素为美,有的华丽端庄。无论是服饰,还是佩饰,都注重装饰,如袍领、袍襟、袍边、坎肩、蒙古靴、发套,都有精美的刺绣图案装饰。有犄纹、鸟兽、花卉、卷草纹、万形、蝴蝶、龙凤、如意、佛手、方胜、葫芦、云纹以及各种几何形纹样极为丰富。当然,就其蒙古袍、坎肩、腰带、甚至一件小小的佩饰,都是不同部落属性的标志,特别是它们各自不同的质地、造型、制作工艺、穿戴方法,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你其部落归属。不管是哪个部落的服饰,都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它闪烁着民族的智慧和原始思维的光彩。
鄂尔多斯部落驻牧在西部,由于沙漠和半荒漠草原,气候温差大,服饰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鄂尔多斯东部的服饰古朴素雅,西部的自然亮丽,男女蒙古袍特点是以素为美。男子尤其喜欢穿肥短的蒙古袍,习惯袍子上面套坎肩,有的还装饰马蹄袖。多以布帛、织锦缎、丝绸为面料,颜色黑、蓝、乳白、棕色居多,鄂尔多斯人视乳白色为神圣的颜色,所以,在重要的场合都要穿上乳白色长袍,以示纯洁与美好。女子传统的蒙古袍一般束身得体,长至靴面,左右开长衩,能凸显女性线条之美,多数采用单色布帛、绸缎为面料,没有彩边装饰。除了老年人喜欢穿藏蓝、墨绿、黑色外,年轻人一般喜欢穿粉红、绿、天蓝等颜色。不论男女都喜欢穿布质的矮靿抓地虎靴。鄂尔多斯人有缠头的习俗。坎肩是鄂尔多斯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整个前后襟绣满各种花卉、吉祥图案,镶以黑缎子宽边,与素雅的袍子搭配,戴上头饰,华美的程度可算得上是蒙古族服饰中的精品。
乌珠穆沁部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之一,他们穿的长袍,以特有的肥大风格和多彩的组合镶边工艺而区别于其他部落服饰。特别是冬季穿的熏皮长袍,既美观又实用,一般把白羊皮熏制成土黄色,皮袍不吊面,领口、袖口、袍襟直接镶以宽色花边,而且镶边工艺,又根据男女老少各具特色,有宽有窄、有多有少,以及色彩上差别而明显的不同。
生活在乌拉特草原的乌拉特部落,男女蒙古袍都精神锐气,穿时常常配上宽幅鲜艳的腰带,特别是女子穿的蒙古袍束身且长,用深蓝、紫红、墨绿、粉红色大花绸缎做面料,有一种雍容之美。不论男女都爱穿长筒马靴,戴尖顶的风雪帽,帽檐镶着各种皮毛宽边,煞是好看。乌拉特已婚妇女头饰可以拆戴,平时只戴额箍,逢年过节才戴全套头饰。
喀尔喀部落服饰比较传统,长期在阿拉善戈壁生活,男女穿得蒙古袍都比较宽松,下摆处不镶边,前襟上缘镶单色窄边,坎肩长而宽大。男子以藏蓝、黑、灰色面料为主,女子以蓝、绿、紫色面料为主,比较素淡。喜欢穿翘尖的军样靴、矮靿的抓地虎靴。男女帽子种类比较多。同样生活在阿拉善的和硕特部落,坎肩样式有对襟、琵琶襟多种,一般都镶库锦花边。牧民喜欢穿套裤,缠腿带。多戴四耳帽、三耳帽,圆帽,近年来也流行戴礼帽。女子戴的圆帽为圆顶,帽口有上挽的装饰边,左侧钉有红色或粉色花朵。
与其他部落相比,土尔扈特男女蒙古袍从色彩到样式上都显示出与众不同,除一般样式外,男子长袍有四指宽的圆角高领,穿直角右衽蒙古袍的较多,一般缀银、铜扣,系腰带时要在后腰两侧垂下一尺多长的打结穗子,皮蒙古袍一般镶宽彩边。妇女穿的直角襟蒙古袍,有圆形、方型马蹄袖,颜色比较夸张,以大红、淡粉、紫、浅绿为多,圆角高领,一般不系腰带。腰左侧钉有桃型装饰物(孛勒),右侧缝有三寸扣袢儿,挂红、蓝两色绢绸帕以及针扎。坎肩式样较传统,左右后开衩,肩上有类似鞍鞒的捏褶翘肩。男女均戴陶尔其克帽。
生活在东部区的杜尔伯特服饰自然华丽,男子蒙古袍宽松不开衩,一般下摆不镶彩边,只有领口、袖口、前襟镶双色窄边或单色宽边,长袍有宽松袖和大马蹄袖两种。皮袍多为羊皮,也有用貂皮、海狸、猞猁、狐皮镶边的,有上提袍子的习俗。女子蒙古袍肥大宽下摆,喜欢佩戴披肩,即保暖又是一种装饰品,里面挂羊羔皮,绣有花卉图案,镶彩色花边。男女子喜欢戴陶尔其克帽、风雪帽,女子戴皮围脖,还有缠头的习俗,并在右侧留打结穗子,也可不打结不留穗子,在耳后垂下穗子。女子穿绣花的矮靿抓地虎靴、绣花鞋。在郭尔罗斯部落,老年人一般仍然固守传统,蒙古袍以穿赤紫色或黄色为多。袍子下摆滚本色边,由于受满族文化的影响,蒙古袍肥大且开衩,长而拖地,喜欢在蒙古袍前襟开口,直至底部。女子蒙古袍肥大,不系腰带,衣袖宽大以接地为美,袍襟、袖口镶边并刺绣花卉图案,色彩反差较大。男子喜欢戴陶尔其克帽、风雪帽,女子戴圆帽,戴耳包、扎头巾。绣花鞋在女子中很流行,有双鼻梁、单鼻梁、卡梁、软帮、高底座绣花鞋等,一般做工精细,图案栩栩如生,以至成为郭尔罗斯女子非常喜欢穿的一种鞋。已婚妇女梳发髻或发辫,一般都有别簪插花。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特殊智慧、特有技艺创造出来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实用,而且还能装饰自己,美化生活。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蒙古族服饰,无疑是人类服饰史上绝美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