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李宁开始品牌重塑经历转型阵痛

2017-07-07   11:14:18

作者:admin

重塑 品牌 经历 阵痛 转型
李宁开始品牌重塑经历转型阵痛导读:

比较近半年多来,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的麻烦不断,订货量下跌、关店传闻满天飞、多次提价遭疑……近日,李宁公司用尚未注册的公司...


比较近半年多来,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的麻烦不断,订货量下跌、关店传闻满天飞、多次提价遭疑……

近日,李宁公司用尚未注册的公司生产“新动”品牌产品,又涉嫌虚假宣传。李宁方面对此表示,此公司名为“上海心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只是因为在衣服的吊牌上将公司之“心”字误打为“新”而引起的误会。

麻烦不止于此。李宁公司在“弱冠”之年不得不面对转型的“阵痛”。

其在去年开始品牌重塑,启用新标识和新口号,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企业。但在去年12月,李宁公司宣布2018年二季度订货会结果:订单金额按照批发出货计算较2018年同期下降约6%。

“现在正是阵痛期,想必李宁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著名体育营销专家、太度体育营销集团总裁朱小明如此评述。

换标甩掉“山寨”之名

2018年,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

这一年的6月30日,李宁亲自带领李永波、王义夫等多次获得世界体育赛事金牌的五大国家队运动员代表,发布了新标识和新口号:以前的“L”型标识更换为“人”字形,据称创意取自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体操动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陈刚教授直言对李宁新标识喜爱,“原有标识形状似松鼠尾巴,稍觉圆润;更换之后,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也更加有力度和运动感。”

“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也被“Make the change”代替。

李宁公司2002年提出的“一切皆有可能”口号和相关的系列广告宣传片,曾引得广泛社会共鸣,受到业内众多好评;可是因与阿迪达斯的“没有不可能”口号十分接近,又被指抄袭和“山寨”,可谓毁誉参半。这一次更换口号不由得让人怀疑:李宁公司欲图甩掉“山寨”之名,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

李宁公司政府及对外公关事务部经理徐瑞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有口号的创意和比较终提出都要早于阿迪达斯,所以根本不存在抄袭。或许是由于对方的推广更为得力、社会认知度更高,才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

“换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要是对国际化战略的主动调整。”李宁公司市场总监方世伟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几年之前,在法国一时装发布会上,他首先向李宁提出这一建议。“李总很赞同,回来就开始研究。”

对于换标,李宁公司内部有不同声音,甚至出现很大分歧,且不同部门也态度迥异。“鞋产品设计部门是比较愿意接受Logo改变的,因为Logo在鞋帮上能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而销售系统因担心经销商和用户不能接受,比较为反对。”当时,方世伟直面公司总裁张志勇,“换标识无需众人决定,只要两个人定夺即可——李宁和你。”

比较终促成此举的是来自市场的反应。李宁公司曾对10000名用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李总比较后拍板:只要有30%的用户赞成更标就实行。比较后,调查结果显示是:只有35%的用户反对换标。”方世伟说,“如此,换标才得以实施。”

涨价市场反应冷淡

毫无疑问,更换口号、标识,昭示着李宁品牌重塑的憧憬。

新口号“Make the change”推出只有英文版,其中文翻译并没有得到同力宣传。由此,李宁的国际化野心也可见一斑。

在去年6月的那场发布会的门口,“90后李宁”几个大字特别引人瞩目。李宁公司目标明显,将主要用户群体直指“90后”的年轻一代。随后,以“90后”为主题的广告频繁见诸媒体。可“90后”对李宁的主动示好并不热情,尤其对林志玲代言李宁健身系列颇有抵触,“‘90后’李宁启用‘70后’的志玲姐姐代言,会不会显得审美疲劳?”

专注于“90后”群体,李宁有着自己的苦衷。2006-2007年,李宁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即整体年龄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50%。

“李宁品牌重塑之际,强调年轻、时尚,这无可厚非。可直接定位于90后,让人不可理解。并且实际上,‘90后’不会是李宁的用户主体。”朱小明对李宁公司此举有不同的意见。李宁创立时间已有21年之久,已形成了跨越多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过分强调消费者的年龄段,不利于维护原有的品牌追随者,“所以不宜突出专为90后打造”。

就此,徐瑞坤解释,这是来自发布会召开时李宁的一句玩笑话,“当时,李总说,李宁的品牌也是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这么算也是90后。”她向时代周报记者多次重申,“我们不是抛弃‘70后’ 和‘80后’,只是希望‘90后’对李宁的认知度能提高。在感情上来讲,公司对老消费者的感情更为深厚。”

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李宁公司,早先凭借李宁个人的知名度迅速为其打开市场。自1994年以来,李宁一直保持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头地位。然而,2003年,李宁公司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其又被阿迪达斯甩在身后。

直到2009年,李宁以83.87亿元的销售总额反超阿迪达斯,重夺国内市场“老二”的位置,也逼近耐克的销售规模。

在此种情形下,2018年,李宁公司三次大幅度提高其产品售价:2018年4月,率先宣布鞋类产品提价11.1%,服装类产品提价7.6%;2018年6月,再次宣布鞋类产品平均售价提高7.8%,服装类产品涨价17.9%;紧接着在9月,鞋类和服装产品的价格再一次分别提高7%和11%以上。李宁公司总裁张志勇曾公开表示,希望能跟耐克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未来有可能会在10%以内。

提价的目的,不显自明——在产品价格和用户群体定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保持一致,直接与不断提高用户群体的质量。

然而市场对李宁产品的涨价反应颇为冷淡。李宁公司2018年三季报显示:2018年三季度品牌同店销售收入增速4%,而2018年一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速分别为5%和4.6%。

而另一方面,耐克却反其道而行,去年8月推出的300元低价鞋,较目前的售价下调25%。这一售价无疑会吸引追逐品牌的“90后”。

在朱小明看来,在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上,李宁与耐克阿迪相比仍然存在较大距离。李宁的主用户群体仍然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对价格较为敏感,简单地通过提价来提升品牌反而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原有的用户。

渠道整合之困

国际投行高盛公司报告指出,李宁公司除去品牌面临危机之外,销售渠道风险也是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品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境,李宁渠道的布局也显得有些纠结。一、二城市毫无疑问集中了大部分的高端消费群。可实际上,这些城市的高端市场已经被耐克和阿迪达斯等瓜分殆尽;而三、四线市场又多被安踏、特步为代表的“晋江鞋帮”占领。尤其与安踏相比,李宁公司原有的渠道优势已十分微弱。据李宁公司1月17日发布的业绩预估显示:截至2018年底,旗下所拥有的门店数超过7900家。同期,安踏门店数量已增至7549家,差距不过区区400家而已。

后有追兵,前有围剿。耐克和阿迪达斯近年正努力将渠道“下沉”,并在2018年相继作出规划:在未来的5年,将加大二三线市场的新增店铺,并拟配合推出价位段更贴近二三线市场的产品。

朱小明认为,未来的二三线市场渠道争夺战将更加惨烈。“之前,耐克的仿冒品在二、三线城市横行,其实是为其做了很好的品牌培养。当真货来临的时候,多年培养的潜在消费者就极有可能变成了实际的用户。这也正是耐克等国际品牌不专注打假的原因所在。”

就渠道而言,李宁公司仍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独家分销的形式销售产品,即分销商不单独以“李宁牌”开设专门店,而是同时销售其他品牌产品。目前,李宁旗下已经聚合了红双喜、新动、艾高以及凯胜等品牌,且都会出现在李宁的终端渠道中。

尽管品牌林立,但在李宁公司的收入构成中,李宁专卖店中,李宁品牌的销量仍然一家独大,据其2009年报显示,核心品牌李宁牌的销售收入上升21.1%至76.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91.7%;2018年的业绩预告同样表明,去年公司旗下其他品牌占集团总销售收入的比率与2009年相若。

方世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坦承,这种销售模式有可能会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单店的销售效率。他表示,“以后肯定会对此进行调整,李宁专卖店以后会专注于李宁牌产品的销售。”

除此之外,方世伟还透露,“李宁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不同销售区域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模式。”销售组织由总部直接控制,并且由之前的五个大区整合为三个大区(北区、东区和南区),独立负责其区域内的营销、分销。零售终端的体验,也进行改革。李宁公司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70家第六代旗舰店。说到此,方世伟言语谨慎,“现在第六代旗舰店尚在筹划中,要保密。”

开设第六代旗舰店的同时,李宁公司还将进行分销渠道的整合,主要是整合业绩不良的单一经营店铺,整合的门店数量约500-600家。另一方面,又要继续新增铺面,按总裁张志勇的计划,李宁公司今年的门店数量将扩至8700家。

“我们努力改变一切。这是我们强调的运动员精神。”方世伟说。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李宁是不是“一切皆有可能”。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推荐李宁开始品牌重塑经历转型阵痛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猜您喜欢

相关新闻

加盟排行榜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