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传统服装业怎样擦出“时尚”火花 如何继续“优美”

2013-06-22   20:07:47

作者:admin

传统 服装业 时尚 优美 火花
传统服装业怎样擦出“时尚”火花 如何继续“优美”导读:

清明节刚过,原本调整好上班状态的赵海琴突然接到工友的电话:“不用上班了,工厂停产了。”这则消息让她好几天都“觉得不可能”。4月10日,海南优美

清明节刚过,原本调整好上班状态的赵海琴突然接到工友的电话:“不用上班了,工厂停产了。”这则消息让她好几天都“觉得不可能”。

4月10日,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宣布停产。此消息一出,给海南服装加工业界造成了不小的震荡。

海南的服装加工企业90%以上集中在海口。曾经是海南服装企业“风向标”的优美内衣,为何在外界一直看好的情况下选择停产?海南日报记者连日来在海口市龙塘镇、东山镇等多个服装加工基地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服装企业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但是,让人欣喜的是,一些专做时尚岛服的企业却开足马力生产。

有专家认为,传统的服装业已经到了向时尚服装转型升级的时候。那么,如何转,传统服装业怎样与“时尚”擦出火花?海南服装加工业如何继续“优美”?

 遭遇“寒流”的不仅仅是优美内衣

“以前这个时候,已有很多工友在厂房忙碌了”

4月11日上午9点,天下着雨。

记者跟随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员工赵海琴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港澳工业区的优美内衣生产厂区。

大门是关着的。

站在门外,雨水打在脸上,赵海琴不禁打了一了寒战。“以前这个时候,已有很多工友在厂房忙碌了。”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冷酷紧闭的大门以及伫立在门口关于停工的公告。

很多人不愿相信,这个曾经出口创汇比较大、解决4000多名员工就业问题的外资企业,竟然在一夜之间停产了。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是黛安芬国际集团于1992年在海南创办的独资子公司,生产、出口及销售黛安芬品牌系列内衣。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投资总额经两次追加后,从200万美元增加到980万美元,职工人数从设立当年的240多人发展到4500多人。到2005年,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成为当时海口市出口创汇比较大的外资企业。

据了解,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停产之后,而黛安芬国际集团在中国的另一下属机构,位于江苏省的盐城国际妇女时装公司,生产不会受到影响。

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曾代表了海南服装加工业发展“风向标”。然而,在优美的背后,还有一大批前仆后继的服装加工企业,他们也曾经为海口经济书写过辉煌,这批企业如今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呢?

4月12日早上9点,记者随着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连文来到东山镇,这里多数服装企业都处于关门状态。

“以前,这一整条街都是服装加工小作坊,你看,现在开着门的没几家了。”走在该镇安南街上,王连文无奈地介绍到,鼎盛时期,大大小小的作坊有几百家,现在只剩下不到20家。尤其是从去年至今年,加工厂的数量锐减了一半。

记者发现,原本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加工作坊已转变为其他营生手段来生存,有开茶店、杂货店等,只有少数几家咬牙维持现状。

王连文痛心地介绍,从去年到今年初,小加工厂遭遇关门已不足为奇,就连规模在100人以上的服装加工厂也难逃厄运。

“这么多厂倒闭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说不好在仅存的这些大厂中,又有哪家会倒下,看了都心疼。”王连文告诉记者,因为销路差的原因,近几年的加工厂均是依靠1990年代赚的钱来贴补现在,做不下去的老板纷纷选择退出。

徐家富是海口东奇服装加工厂的厂长,不到50岁的他,脸上布满皱纹,从鬓角延伸至发梢的白发都难掩他对工厂前途的担忧。

“工厂建于1983年,在当时算得上有规模的大厂,鼎盛时期厂里共有400名员工同时作业。”说起这些,徐家富很是自豪。

在该工厂一楼,还能看到,从缝制、熨衣到分拣包装只有零零散散的30名员工在作业,而在二、三楼,则是一片寂静和一堆被灰尘覆盖的设备。

“没有人敢想两三年以后工厂会怎样?目前只有咬咬牙硬挺过,而且镇上还不止我一家。”坐在工厂角落的徐家富叼着一根烟,断断续续地对记者吐露着对工厂生存“囧境”的压力。

海南服装企业面临哪些困扰

“不能按时完工出货,就要面临罚款赔偿,我们已赔不起了”

每年的4月份,正是服装加工厂卯足劲大开火力的时候,但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目前开工的海南服装企业不到四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南服装加工业遭遇“寒流”?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的服装市场就呈现低迷状态,企业的接单数与生存成本开支呈反向比例增长,服装企业面临着订单难寻、企业负增长等窘境。

说起接订单,徐家富可是有一肚子的苦水。以前工厂效益好的时候,分别在广州和海口设立了两个档口,专门承接订单,找来布料进行加工。可现在,居高不下的档口租用费却成为了他难以承受的“痛”。

前段日子,为接不到订单而着急的徐家富亲自飞到广州的档口组织货源,那段时间,徐家富有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海口的服装加工业已大不如前了。

每天早早起床去档口等待、吆喝,生怕错过了每一位潜在的客户。徐家富沮丧地说,有时来了一两个客户,会把价钱压得很低,一条西装裤加工只有1—2元的毛利润,为了贴补工人工资,勉强维持工厂正常开工,不得不把活揽回来做。

其实,像这样萎靡的场景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一样上演着。

劳动力成本上涨、接单难等现实因素摆在一个个企业老板面前,大部分支撑不下去的纷纷选择停产。

龙塘镇万利达服饰厂的老板杜爱琼坦言,这几年厂里的效益不好,也给不起员工较高的待遇保障,一些员工们只好四处打零工。

吴春艳算得上是万利达厂的老员工了,她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手上还有200件左右的量没完成,等把裙子缝纫完毕之后要回家做农活了,帮忙干农活赚的钱比在工厂赚的多,一天能有100来元呢。”

员工流失、招工难是摆在众多厂家面前的难题。万利达厂规模比较大时,员工达到500人,而现在流失了三分之二。

杜爱琼抱怨到,因为找不到工人,前阵子在广东惠州有客户想下订单给厂里做,要求2个月内赶制出货,当时碍于人手不够,就没敢接单。“不能按时完工出货,就要面临罚款赔偿,我们已赔不起了。”她说。

“有句老话这样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搁在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了。”连分管工业的龙塘镇武装部部长周勇军也无奈地调侃说,工厂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没有宣传,政府政策力度不够,再香的酒也不好卖。

周勇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年接30多万件订单的工厂来计算,每条2元的毛利润,一年工厂就有60万余元的收入,但是,100个工人月工资共15万元,算一年开工时间三个月的话,要45万元开销,而设立在外的档口一年租金大约40万元,水电费用算每年10万元。这样保守估计下来,光是工人工资和档口租金的支出就远远超出收入。

服装厂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着实是各厂老板心头的一根刺。而渴求获取高额工资的员工与经营效益每况愈下的企业矛盾愈演愈烈,面对更加艰巨的今年,海口服装加工企业的生存环境遭到新一轮的挑战,对于工厂能否继续,工厂老板们一脸茫然地摇摇头。

特色岛服加工闯出一片天地

“现在加紧赶制夏季新款的岛服,今年的订单还不少”

与传统加工不同的是,专做特色岛服的企业订单不断。

在位于龙塘镇的海口金椰子服装厂里,剪布、缝纫、整烫、包装,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

“几乎每天都有活干,虽然时多时少。”一楼包装处,来自澄迈的外地女孩邱小珠正在桌子前忙着包装各种“岛服”。

尽管厂内有4台电扇“摆头”工作,但邱小珠还是满头大汗。“今天有很多单要赶制,包装好的衣服一箱箱被拉走。”她忙里偷闲跟记者说了句话。

海南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人们对海南本土文化产品很感兴趣,岛服也就顺势从一个创意转化为现在的一件商品、一个产业,或是一种文化。

“我们是产销一体的企业,与其他加工厂不同的是,我们所做的产品均以海南本土环境作为依托的,因为做出本土特色,所以能够维持。”海口金椰子服装厂负责人王名宗对记者说。

不仅仅是这个工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海口多数岛服加工厂目前还不愁没订单。

据统计,去年我省共接待过夜游客人数达到3320.37万人次,这个数字一直在攀升。“若这批游客都在本岛购买岛服,那么,光是岛服这一项就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海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东方孝臣认为。

“现在加紧赶制夏季新款的岛服,今年的订单还不少。”王名宗说。

为何海南传统服装加工企业与岛服加工企业面临的状况不同?业内人士认为,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之下,作为海南本土特色的岛服受到了游客的赞誉,同时,政府官员在出席会议时也带头穿着岛服,将岛服宣传成一张良好的海南“名片”,带动更多人对岛服的关注与支持。

如今,在海南的各个旅游景区,都能看到穿着岛服的外地游客在悠闲漫步。

东方孝臣认为,一个服装企业设计团队是根本,在本土发展很好的岛服企业南国风情服饰就特别重视设计,采用海南特有的黎族、苗族图案为花色设计元素,以及转变“花衬衫、大裤衩”的旧理念,突破传统设计出休闲鞋帽、沙滩泳衣、晚装长裙等一系列时尚服饰,正在逐步改写“土岛服”的称呼,因此逐渐倍受青睐。

“这就说明,立足海南,岛服还是有市场。但是同样需要的设计创新,没有创新,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即使具有本土特色,岛服加工企业同样也将逐渐面临生产和市场困境。”他说。

培育产业仍需时日

“既吸引人才加盟,又把时尚汇聚在海南”

“拥有"健康岛、生态岛、时尚岛"美称的海南,一些高污染、高排放工业企业被挡在了门外。而作为无污染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完全可以发展成海南的重要产业。”东方孝臣说。

他希望,海南能打造成一个具有原创特色的时装产业链。“这里的时装不仅只是服装,美容美发、化妆品、包包、鞋子等都囊括在内,就像北京力争打造世界"时尚之都",建立北京时尚产业园,而在海南也可以打造一个时尚产业园区,好比人们说到法国,能联想到香水、包包、时装一样,说到海南也能成为时装的标签。”他认为。

“要实施这些想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的支持。但是海南服装加工企业遭遇困境,与企业自身规模、经营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像深圳或东莞那里的企业能够赚钱而海南不行?值得深思。”多年关注服装行业的东方孝臣说。

“建设一个服装产业园,把散落在各地的服装企业都拉到园区来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规模化经营,这是一条好的路子。”东方孝臣说,庞大的项目要依靠政府扶持,把生产的企业和海口市的文明东、东门、得胜沙等地的布料批发企业,引进园区,形成产、销、展、批整条产业链,“从2010年开始,我就计划建设一个服装加工业园区,但是因为找不到厂地,而且缺少有关部门的支持,导致这个计划未得到实施。”

东方孝臣说,还有一个情况引起他的关注:我省服装业其实培养出很多优秀设计人员,人才流失情况却令他担心。

他说,从海大、海师大、海经院等高等院校毕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每年有很多,不少人想留在海南,但都因为企业对设计领域的意识不够,过低的薪酬把这些人推向了外地。

“很多服装企业没有意识到设计新款式、建立自主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而多数老板们认为,服装样式去抄袭就行,一味地降低生产成本,这就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弱。”东方孝臣说。

“海南优美的环境,特别适合时装文化创意和思维创作的工作,而培育时装产业仍需时日,需要通过政府更多的支持,建设一个时装产业研发基地,为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免费提供一个创作场地,把设计人才吸引到海南来,这样既吸引人才加盟,又把时尚汇聚在海南,达到双赢局面。”他如此认为。

培育海南品牌塑造海南制造

“向世界宣传海南制造的时装”

海南服装加工企业90%以上集中在海口,1990年代初,海南服装加工产业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服装生产基地,然而,与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曾经走过的发展路径一样,服装产业的各项优势已消耗殆尽,企业到了不转型就将被淘汰的边缘。

那么,海南服装企业如何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子呢?“海南服装加工业内忧外患形成已久。”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有关负责人说,企业的接连停产主要是因为生产经营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有关,各企业应理性应对这场危机。

“立足海南本土,实施特色品牌,实现传统服装向时装的转型,是海南服装企业的出路。”海南省服装协会秘书长郑盛尧说,海南是个旅游大省,其服装产业发展也应在旅游产业上大做文章,两者进行更好地互相融合和带动促进。

众所周知,来海南旅游的很多人喜欢穿海南岛服。据不完全统计,岛服作为极具海南特色的休闲服装近几年发展较快,幅宽1.5米的岛服面料一年需求量约7000万米。

“我省筹建旅游休闲度假服饰工业园,打造时装产业链,是大势所趋。”郑盛尧介绍说,目前我省多数品牌服装企业集中在海口市区以及各墟镇,加工车间在写字楼和居民楼宇之间,给企业和居民带来不便,同时,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受到限制。

随着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实施,珠三角地区港资企业集中的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行业生存环境日趋严峻,由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势在必行。据相关部门调查,珠三角8万家港企中,有37.3%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

“我省与广东紧邻,如果能够在这一轮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热潮中,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海南"战略和大力推进"海南时装产业"建设,构建一个休闲时尚服饰工业园区,引导数家企业入园,以及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有实力的服饰企业,达到岛内企业与岛外企业的合力发展,未来海南服装产业春天的到来则可以预见。”郑盛尧说。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推荐传统服装业怎样擦出“时尚”火花 如何继续“优美”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猜您喜欢

相关新闻

加盟排行榜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