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企业管理要向百年老店学习持续经营之道

2013-05-26   18:22:23

作者:admin

学习 持续 企业管理 经营之道 要向
企业管理要向百年老店学习持续经营之道导读:

学习,持续,企业管理,经营之道,要向

企业管理要向百年老店学习持续经营之道(图1)

吃得饱,未必活得长。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逐步开始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了69家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做大的目标实现的同时,国内也不乏巨人、爱多、三株、秦池等昙花一现的企业。太多的“流星企业”时刻敲响警钟提醒着企业家,国内企业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做得大、跑得快并不一定好。如何将企业做大的同时做长久,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尔、联想、海信、长虹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企业便开始相继提出了“创办百年”、“办成百年老店”,“办成一个实实在在的长寿公司”等企业理念和口号,可以说“百年”已经成为中国大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时至2011年6月,IBM的百年华诞又给“百年企业”这一热点添了一把火。一波研究“百年企业”生存之道的热潮又开始风起云涌,“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谁都明白。作为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可能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基因让国外这些著名企业能够存活如此之久?

目前,我们的“百年企业”理念基本上没有多少内涵和新意。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长寿企业的管理目标还停留在为“利润比较大化而管理”的层次上。其实这就如同认为“吃得饱”就“活得长”的认识类似。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只有能够不断保持“新陈代谢”的企业,才能生产长久。

百年企业“进化论”

“适者生存”是商业永恒的至理名言。百年企业与众不同的能力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抗击打能力”。只有在大的风浪中活下来的企业才能活得更久。10年的世界经济周期,4年为周期的金融波动,都像是考试一样,只有准备充分的“考生”方能避免淘汰。

纵观全球,大多数的企业都难以度过这些坎儿。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

即便商业巨擘也很难逃脱厄运。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从1990年至今,近一半的世界比较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在变化成为日常行为的时代,只有企业自身也随之变化,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在21世纪要习惯于变化,不习惯于变化就不能适应环境,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从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轨迹来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大概经历了两轮相对完整、非常剧烈的周期波动,即“复苏—繁荣—衰退”。亲历了这些发展周期的企业,已经比较成熟。只有经历了“冬天”的企业,才更能耐得住“寒冷”。

中国持续成长企业评选,专门考虑了企业的抗周期性。在2010年评选中,收入持续成长的267家企业中,有215家在过去5年中有4年以上保持了成长高于行业增长,占比80.5%。这些企业在行业表现低迷时期,逆大势而动,成功做到了很好的抗周期性。相反,如果不具备很好的抗周期能力,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可能就较低了。

“变革”是企业生存的新陈代谢

生命体确实要遵循一些自然法则,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各种动物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生命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人为形成的组织。这种组织跟生命体的区别在于它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调整主动适应环境。企业死亡是由于其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结构所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死亡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管理不善。所以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中比较老的公司是欧洲比较大的木浆和纸业生产公司——瑞典Stora公司,它已经存在700多年了。

目前,国际上的百年企业无一不是通过不断的变革保持企业活力的,拥有130年历史的东芝便是例子。东芝是一个典型的经历了历史巨变、人世沧桑、战火洗礼、世纪风云的“长寿企业”。早在1939年,东芝便成为了当时比较大的电机企业,之后在战后重建大潮中更是迅速发展。但是在1960年左右,东芝患上了诸多企业难以避免的“大企业病”,发展进入了停滞期。直到1965年,才通过“土光革命”,将公司从内至外大幅改革——大刀阔斧地整顿关联企业;解散东芝贝克巴公司,出售东芝化学工业公司和东芝制药公司;并对45人的领导层进行调换;通过“选择的经营”集中扩充了强有力的业务部门;为了使家电部门产销一体化,将东芝商事公司的主业务归口总公司。经过果断的整顿,东芝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再造出一个能很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新东芝。东芝相继创造了很多“日本第一”,如第一台冰箱、第一台微波炉、第一台电饭锅……1996年,东芝再次进入低迷。此次依靠西室泰三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又一次拯救了东芝。

IBM也是一样——靠打孔机发家的IBM何以比较终成为IT业的巨头?其中经历了数次至关重要的变革。首先,第一次平台转型便来自于对电子技术的接受,进入到电子时代,开始致力于第一代大型机System/360的开发。System/360的开发花费了很多年时间,以及50亿美元的资金,而当时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比较终,这一战略获得了成功。但由于大型机业务的利润一直很高,IBM迟迟未能推出廉价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分布式计算系统开始蓬勃发展,这导致IBM的业务模式崩溃。1993年,IBM大型机业务营收从1990年的160亿美元下降至70亿美元。当时已经非常接近现金断流的境地,只好通过裁员3.5万人以削减成本,比较终艰难完成大型机到分布式系统,包括个人电脑的转型。

有了前车之鉴后,IBM更快地发现了大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提供的计算服务开始兴起,而桌面电脑则开始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势。IBM还预计,这种云计算的发展将加速“大规模数据”的出现,而“大规模数据”是进行信息发掘的素材,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因此,自2005年以来,IBM花费了1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20家提供各类“业务分析”服务的公司,开始实现其第3次平台转型。

眼光有多远,企业才能活多远

企业的转型是基于长期战略,不应该是一种逐利行为。目前,全球知名的百年企业的大转型也就在3~5次之间。国内上市公司盲目转型的太多,往往都是源自于短期利益的争夺。无论从哪个行业发家,看到房地产火了,便大举投入地产;无论是否需要,资源价格上涨,便一拥而上购买资源矿产。这种屡见不鲜的主营业务变更,其实往往体现了战略上考虑不足,缺乏长久眼光。

据1993年3月的统计,东芝拥有子公司532家,关联公司157家,业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这样的公司不一定增长很高。为了收缩以求增长,东芝之后将还有盈利能力的镍氢电池转让给了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玻璃产品转让给了旭硝子公司,ATM卡转让给了冲电气公司。在把这些失去成长性、偏离东芝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大手笔转让的同时,东芝通过兼并、控股、结盟等手段努力增强IT领域企业的竞争力。比如,东芝从旭化成公司手中收购了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全部股份,与西门子公司签下合作开发G3手机的协议,已开始在数字广播技术开发方面与松下、索尼联手。当世界进入IT时代,东芝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居世界第一,近10年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长。在当今发展比较快的信息通信、数字媒体领域,东芝这一块的营业额已由1991年的占全部产业的50%,到1999年发展到占74%。此时,东芝成功的将15家业务公司缩减成8家内部公司。如果不是看得远,就难以放弃眼前的利益,也就没有130年的长寿了。

在这一点上,国内公司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往往公司的转型完全围绕着短期利润在转,从低端制造到房地产再到矿产,什么赚钱做什么,远离自己主营业务的数不胜数。在这种激进短时的战略思路下,必然产生短期爆发增长,蕴含问题不断的“流星企业”。

乌龟的长寿正是源自其慢条斯理。体现在企业上,便是要想持久,就得避免激进,将眼光放长远。在持续成长企业评选备选库中,除金融类企业外,138家企业在2005~2010年期间曾出现过资产负债率超出100%的现象,这些企业中没有1家实现了持续成长,比例远低于26.7%的5年内均没有出现过资产负债率超100%的企业。同样,资产负债率超80%的企业中,9.5%的实现持续成长,也远低于资产负债率低于80%的企业中27.9%持续成长率;而资产负债超60%的企业20.9%的持续成长率才接近于29.7%;低于60%资产负债率企业的持续成长率。可以初步判断,求得一时收获的“激进”手段往往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杀手。

没有技术创新,百年企业梦想堪忧

统计世界500强中的百年企业,我们发现,基本都是工业革命加上信息革命的产物。诞生于技术时代的企业自然一直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是以“照搬”保持其生命力的。技术创新并不难得,难得的是如何一直保持这种优势,将爆发力转化成了耐久力。

从IBM的百年历史来看,IBM一直都在不断地突破各种边界,有形的或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这种创新力或是精神,为其赢得了极为广泛的尊重,使IBM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高科技的同义词。人类科技史上许多伟大的创新和发明,都出自IBM之手。比如第一台印刷制表机,第一个成功商用的电子计算器,第一台磁硬盘驱动器,人工智能的第一个范例,第一台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和许多产品化的技术相比,IBM更让人敬佩的是其拥有数量惊人的专利,以及创造并制定了信息科技行业内的众多标准,这使其总能牢牢占据价值链的高点。根据美国专利局2010年末公布的数据,IBM在2010年共获得了5896项美国专利,连续18年保持美国专利数世界第一。

相反,回归国内,“山寨”几乎成为了中国特色而存在。技术创新都相当难得,更何况持之已久的保持了。宏观环境决定了中国过去依靠人力成本低创出的“中国制造”名头难以为继。目前,世界人力成本布局中,柬埔寨纺织工人工资0.32美元/小时,世界比较低;其次,印度0.38美元/小时,巴基斯坦0.41美元/小时,斯里兰卡0.48美元/小时,而中国纺织工人工资为0.68美元/小时。失去了人力成本优势之后,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将必须面临一场从低端制造向技术创新的转变。但是,目前国内在技术创新方面还相差甚远。

以医药行业为例,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科技成果变成产业的转化率也极低,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可见技术的“被”忽视已经成为惯例,未来必将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

依照国际惯例,医药行业的研发比例将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美国辉瑞公司的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94亿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294亿美元,其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相应地由9.9%提高到15%。所以,未来医药行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当比以往更加注重于研发的投入。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差异性门槛,才能稳定收入,以作长久打算。否则,迟早会在高速发展的行业洪流中被超越。

相关推荐

企业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的十大趋势解读

企业管理如同下棋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国学热”在企业管理界的回归

企业管理:2011年企业管理三大关键词

来源:品牌网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推荐企业管理要向百年老店学习持续经营之道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猜您喜欢

相关新闻

  • 企业管理要向百年老店学习持续经营之道

    学习,持续,企业管理,经营之道,要向

  • 匠心精神,成就小而美的百年老店

    曾经有德国的刀具老字号企业前来日本,希望与东光舍合作,但被东光舍拒绝了,原因是制造方针不同——德国企业采用机械生产,而东光舍坚持手工制作。匠心精神,造就了这家日本企业的百年传承。“老手的手腕和感觉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这是日本东光舍的产品信念和不懈追求。百年坚守,匠心如一。这家日本公司,东光舍通过无止境的技术追求和高品质实现领先——即坚持手工制造工艺,重视工匠技艺的代代传承并不断推陈出新

  • 方太:领跑高端市场 铸造“百年老店”

    在国内厨房电器市场,方太以不上市、不并购、不打价格战的三不策略而备受关注。恪守准则的背后,方太从没有想让自己跑得太快,但求一步...

  • 百年老店的“野心”:老庙黄金要做行业第一

    热闹的上海城隍庙,游玩的人们正成群地经过一排尚处于封闭状态的店铺。人们还不知道,9月29日后,这排封闭的店面将会正式开放,成为老...

  • 凡人优品用imo打造沟通链 奠基“百年老店”

    2012年被称为中国服装业的“末日”与“寒冬”,在这一年,服装企业的高库存危机与关店潮等诸多问题都集中式的爆发,就连行业巨头也无法幸免。然而就在

  • 百年老妈火锅加盟费多少

    河南百年老妈饮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坐落于中国“绿城”郑州市,以绿色火锅为主营产品。经过16年的快速发展,百年老妈已经成为餐饮行业标杆企业。集团公司现已投资拥有10家高档直营店,111家特许加盟店(分布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河北、湖北、陕西等地区)遍布全国各地。公司连续九年入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是河南地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 看《大秦帝国》 学习其中蕴含的企业经营之道

    蕴含,帝国,学习,企业,经营之道

  • 百年老品牌 李占记的发源故事

    百年李占记,是中华老字号品牌,以擅修名贵高档手表而享有盛誉,这是很多老广家喻户晓的钟表店品牌,建于1912年,以经营高档钟表和名师修理为特色,以精工修配名贵钟表见长。作为一个享誉百年的钟表老品牌,它的发源历史是怎么样的呢?本文就为大家带来这篇李占记起源故事。

  • 雅芳屡“被退出中国” 百年老树能否发新芽?

    近日,雅芳退出中国的消息再次传开。有消息称由于逐年亏损,雅芳在中国尝试整体出售,并在与私募股权公司谈判希望被收购,但迄今无人接盘。财报显示,雅芳集团已经18个月连续亏损,截至2016年6月30日,雅芳收入14.343亿美元,同比下滑8.3%。

  • 百年老凤祥 荣获上海十大品牌称号

    老凤祥品牌已从一个在华东地区家喻户晓的区域品牌发展成全国知名的行业龙头品牌。目前的老凤祥公司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拥有多家专业

加盟排行榜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