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13年4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2019年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1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文明校园”。
师资力量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32人,在职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招生简章
一、学校全称:皖西学院
二、办学层次:本科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政策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2、各专业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我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录取资格复查和身体健康状况复检,凡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入学资格。
3、考生进档后,专业录取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专业之间无分数级差。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依次按所填专业志愿顺序进行录取。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根据具体情况调剂到相应专业;考生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4、英语专业仅限于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必须参加口试,且口试成绩在4分以上。
5、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6、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执行。
7、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按我校艺术类招生简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颁发证书
1、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皖西学院
2、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七、学费标准
按照《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教育厅 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的通知》皖发改价费【2021】348号文件标准收费。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相关部门核准的最新收费标准为准。
八、资助政策
我校建立有“奖、助、贷、勤、免、补”等资助政策,即奖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孤儿免学费、困难补助等资助措施,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学院推荐、学校审批等程序申请相关资助项目。
九、联系方式
邮编:237012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咨询电话:0564—3305015(招办、传真) 3305004
学校网址:http://www.wxc.edu.cn E-mail:jwczsb@wxc.edu.cn
十、本章程由皖西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章更新至2022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科学研究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249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9部,编写教材60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专利6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1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历史沿革
(相关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具体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