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
黄桥村民俗博物馆的300多件展品,全部是当地农民自发捐献出来的。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约1%的速度推进,太丘镇108个自然村作为中国300万个村庄的一部分,在村庄消失之前留下些什么,比招几个客商建几个社区更让他挂心。"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就要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太丘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施"经济强镇、商贸富镇、科技兴镇、文化名镇"发展战略,先后荣获国家一级乡镇综合文化站、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文化先进镇等荣誉称号,太丘镇作为永城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已成为叫响永城、耀眼中原的文化名镇。黄桥民俗博物馆运用农耕物品陈列、图片记忆历史的方式来展现黄桥人民的沧桑历程,这是永城乃至周边第一家村级民俗博物馆,是黄桥村民的伟大创举,在全市范围内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物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把这些民间文化的精华留下来,传下去,我们在旧村室的基础上,打造了我们眼前这样一个民俗博物馆。
迎宾墙所展示的就是古黄桥的风貌。
我们民俗博物馆总共分为五个展室,现在咱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农作展室。
独轮车:走进农作展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多见的独轮车,独轮车俗称"手推车""、"二把手" "土车子"。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因为它对路的要求较低,能走人的地方,都能推过去独轮车。独轮车分为大轮独轮车和小轮独轮车,小的车盘平;大的轮子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我们眼前这个是小轮的独轮车。
太平车:太平车是从远古沿袭下来的一种古旧车辆,太平车因其滚动平稳而得名。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造车工艺趋向成熟的结晶,主要使用在中国平原地区。,因为保持着夏代"辀车"的雏形,所以被称为"中国车辆活化石"。过去,拥有太平车者多是些富裕人家或商行货栈。历史上,它曾长期作为一种重要运输工具,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农村生产队里还不断使用。但随着更便捷的车辆的出现,太平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车的存世量非常少。
棉纺织用具: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
纺车:是以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生产线或纱的设备。这个纺车有一个用手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这个卧式手摇纺车是锭子在左,绳轮和手柄在右,因为这种卧式纺车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所以在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还有一种立式纺车,把锭子安装在绳轮之上,也是用绳弦传动,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
鞋筐:民俗博物馆中所展出的东西,有些虽然小但是却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比如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个鞋筐,就是当地老人用豫东地区常见的秸秆编制而成的。
拖车: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什么车不用油?答案就在我们眼前。这个拖车因为没有轮子,所以不用油。在以前用来拉生产工具使用,下大雪的时候,里面放上被子,也用来载人使用。
农家客厅:
我们的农家客厅中展示了一个八仙桌,一个长条几和两把太师椅。当时在农村能配齐这样一套的呢,也是小康以上的家庭。
八仙桌:八仙桌为什么叫八仙桌有两种比较传奇色彩的说法:相传以前,布依人家办喜事,没有桌子,吃饭时只能用木头或石板摆在外面地下吃,八仙下凡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呢,就给人们发明了这样一种桌子。另外一种说法呢,是说八仙结伴云游天下。有一天路过杭州,去拜访画圣吴道子,吴道子为了招待八仙发明了这样一种桌子。八仙桌,汉族传统家具之一。其实呢抛开传说,八仙桌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
农家厨房:
农家厨房中保留了五保户老太太在这里做饭的土灶台和风箱。以及从村民家中搜集而来的油盐罐子。
院子里水缸:
这些大大小小的水缸呢也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根据大小和材质的不同有不同的用法。小的是用来盛油盐,大的呢是用来装水,盛粉。大的水泥缸在打场晒粮的时候也放在场边用作消防使用。
石槽:
石槽从字面上去理解是一条凹形的石坑,壁内无乱石。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是这种牛槽,牛槽的壁上有不止一个的石孔,这是用来栓牛用的。
牛槽比较多见,这两个小的是猪槽。
婚俗展室:
中国地大物博,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除了繁琐的三书六礼,给人留下印象较深刻的恐怕就是婚礼上的大花轿了。
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我们眼前这个轿是一个四人抬的花轿。
大床
中国古典家具种类繁多,按实用功能可分为卧、坐、置物、储藏、屏风、支架等六大类型。而古典家具中的床,因其体量庞大,工艺考就而成为古典家具中的"大件"。这种床一般是家传使用,但材质优良、做工精细、品相完美的古典雕花大床,特别是明清时代的"老物件"已属凤毛鳞角,除一些博物馆收藏外很难见到。所以我们眼前这个床是后来复制的,床外有回廊,人跨步入回廊犹如跨入室内,回廊中间置一脚踏,两侧可以放置小桌凳、便桶及灯盏等。这种床式整体布局所造成的环境空间犹如房中又套了一座小房屋。
民俗展室:
民俗展室中除展出民俗服装鞋帽之外,还是一个历史图片展厅。这间屋子所有展出的图片作品都是曹长春老师真实的历史摄影作品。涵盖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所经历的变化。
发展历史
太丘民俗文化博物馆是永城市太丘镇人民政府于2014年修建而成。太丘民俗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永城地区规模较大的以收藏、展示、传播永城地区即太丘先民民俗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500多平方米,收藏展陈民俗文物,这些实物集中展示了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永城民俗、民风。在众多展品当中,以生产、生活用品用具为主,有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如播种机、纺线车、织布机、锄、耙、石磨、升、斗等,还有家具、旧灯具及民居老屋、乡村私塾场景复原等。通过这些表面斑驳、色彩陈旧的展品,可以了解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摆脱沉重体力劳动的足迹。有着中州名镇、历史文化名镇之称的太丘镇,历史上留下了"梁上君子"、"陈太丘与友期"等典故。今天,太丘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高楼拔地而起,街道宽阔整洁,公路四通八达。"农民上了楼,何处安乡愁"?为挖掘抢救优秀民间文化遗产,追忆乡村农民的圆梦历程,镇里尊重农民意愿,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在黄桥村村室旧址上,修建了一家村级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农作、民俗、婚俗等展室,展现了当地乡村不同时代的民情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