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尧坝古镇位于川渝黔结合部,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是古代巴蜀通往滇黔夜郎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远近闻名的“小香港”。尧坝古镇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现存建筑保存极为完整,古镇大多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的风格,绝大多数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古民居群位于古街道两旁,全长1000多米,有小青瓦房2000余间。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宁静平和,瓦脊连成一线,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古镇散发着明清建筑文化的风韵,讲述着驿道文化的精彩,孕育了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耀龙、近代革命斗土梁自铭、美学奠基人王朝闻,拍摄过《狂》、《大鸿米店》、《酒巷深深》、《红色记忆》、《川西剿匪记》等20余部影视片,著名导演凌子风、郭宝昌、黄建中,影星许晴、尤勇、邵兵、马伊俐、魏俊杰(香港)等先后留下了靓丽的身影,故又称为名人故里、影视基地。
景点景观
尧坝古街道及古民居群
古街道及民居群总面积近60000平方米,分为上街和下街。街道南北走向,平坦曲折延伸,略呈S形,总长1000米,均宽5米,宽处7.50米,窄处3.50米。北街为周氏家族修建,南街为李氏家族修建。街面为垂带式青石板铺成,石板街下面是宽1.5米,深1.2米的排洪沟,街道两侧是木结构建筑商贸店铺,店后为四合院民居生活建筑群,计有小青瓦房2000余间。
武进士牌坊
进士牌坊是封建社会科举成就的标志,武进士牌坊座落于古街道南端,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皇帝特敕武科进士李跃龙修建,为川南独有。牌坊坐西北向东南,仿木石结构,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通宽8.80米,通高7.80米,进深2.10米。面宽3间用4柱,匾、题完好。中柱题对楹联。
东岳庙
东岳庙,俗称火神庙,坐西南向东北,位于古镇中央,依九龙聚宝山而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代康熙、嘉庆几度重修。建筑整体顺依地势,逐级爬升至坡顶,建筑风格是歇山式木石结构,由五重殿宇组成。总进深84米,总面宽29米,占地面积65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川南民俗性宗教建筑。一重殿,名庆典戏楼,俗称万年台,系单重檐歇山式穿逗木石结构,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天花板绘有对称的36个“寿”字图案。楼台围栏雕刻大量精美的深浮雕木刻戏剧内容。二重殿名魁星楼。三重殿名城隍殿。四重殿名东皇殿。五重殿名孔圣殿。
九龙聚宝山
九龙聚宝山位于古镇中央。取“九龙聚宝山”之名,寓意此地乃非凡龙庭府第处所。民间传说,九龙聚宝山曾被尧王相中,选作都址,因峰数不足一百,尧王周遭悻悻,抱憾而去。临山远眺,黔北之大娄山余脉蟒行而来,龙卦山、仙顶山、鼓楼山沉稳呼应,动静结合,龙气环生,尧坝因此聚福而成了人间宝地。九龙聚宝山就是尧坝山川形胜与地灵人杰奇妙配合的象征。
龙眼井
井沿石砌,井深40余米,井上架辘轳取水,井旁塑聂龙像。相传,聂龙出游,聂母受财主欺负,聂龙回乡见状,悲伤落泪,三日不止,泪滴石穿,淙淙泪水,化作泉井。
王朝闻故居(添寿堂)
王朝闻故居(添寿堂)位于古镇进士牌坊下侧,立木结构,是川南典型四合院,面积500平方米,院内天井50平方米,有明代古井一口,一方戏楼,三方厢楼,木雕精美。故居分为戏楼、正堂、客厅、卧室、天井、作坊室、偏房等。正堂供奉神龛、神案,左右置太师椅。作坊室是王朝闻少年时代使用的碾子、龙骨车、风簸、簸箕、撮箕、蓑衣、斗筐、锄头、犁耙等。
凌子风故居
凌子风故居现存房屋4间,屋内天井石台上生长古榕树。1991年,凌子风先生在尧坝古镇拍摄电影《狂》,欣然在老屋小住月余。
大鸿米店
大鸿米店位于尧坝古镇中央临街17级台阶之上,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为清嘉庆武进士李跃龙修建,保存完好。建筑坐东向西,全木质穿逗结构,四合院布局,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上层护拦串花雕刻,下层廊道精致典雅,建筑两侧封火墙完好如初。
大鸿米店是尧坝古镇在历史上作为川黔粮食贸易重要集散地的遗存古建筑,是研究川黔经济史、交通史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著名导演黄健中曾以此背景拍摄电影《大鸿米店》而使该店名闻遐迩。大鸿米店内设有在尧坝古镇拍摄的所有影视道具展厅和明、清时期家具展厅。
尧坝历史文化陈列馆
尧坝历史文化陈列馆位于周公馆内,历史文化陈列馆由清朝嘉庆年间武举人周其宾公馆改建而成,陈列馆占地近1000平方米,浓缩了古镇精华,分为三个展厅,展览陈列尧坝古今文化活动名迹,向世人呈现千年古镇文化风貌。
鼓楼山
鼓楼山位于合江县、江阳区、纳溪区结合部地区,长8千米,宽2—6千米,环山20千米,丹霞地貌,森林覆盖率70%以上。山上生长松杉、桢楠、珙桐、桫椤等名贵树木。有鼓楼碑亭、三关、五寨、晒羞石、古石太平、石笋、星星崖、庙基遗址、项石刻、八仙泉、聂龙辞祖、高峰寺、白云寺、永丰寺、玉皇庙、地主庄园、剿匪战场等景点。山上居住着苗族、彝族后裔,有着芦笙歌舞、芦笙联姻等民俗。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在泸州市回龙湾沱江客运站乘坐直达尧坝古镇的小客车。早上7:10开始,每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左右就会有一班车发出,票价15.50元/人。
自驾路线
从泸州出发沿G321行驶,经S308转入XE04,经兴尧路后即可到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尧坝古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地处东经105°42′,北纬28°45′,处于泸赤路(泸州——赤水)中段,距合江37公里、泸州22公里、赤水27公里、重庆市区94公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地形地貌
尧坝古镇属浅丘地貌,四面环山,中间为平坝,高点鼓楼山顶海拔720米,低点尧坝场海拔310米。
气候类型
尧坝古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湿润,夏季高温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低温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8.2℃,1月平均气温10℃,极端低气温-2℃(1991年12月10日);7月平均气温30.1℃,极端高气温43.3℃(2011年8月16日)。平均气温年差3~4℃。常年均为生长期,无霜期年平均344天,长357天,短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48.9小时。0℃以上持续期345天(一般为2月28日~1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956毫米,极端年大降水量1180.04毫米(2006年),极端年少降水量723.5毫米(2011年)。
古镇文化
驿站文化
尧坝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它是由初的驿站逐渐发展起来的。尧坝地处川南与黔北的交通要道,由于古代泸州到贵州的官方传书主要经“川南走廊”过尧坝到贵州赤水、桐梓等地,而尧坝又居走廊中部,是商贾和响马途休、停歇的寨子,加之北方的布匹、食盐、桐油南运、南方的竹笋、药材北调皆要途经尧坝,故尧坝市场繁荣,商品齐全,在别地买不到的东西尧坝能买到,过往客商多,尧坝地区人居复杂,帮派严重,故尧坝有“小香港”之美誉。
科举文化
尧坝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师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这座牌坊是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进士牌坊。石牌坊东西横立古街的南端,高约八米,阔约九米,四柱三重檐,斗拱歇山,是典型的清代牌坊式样。坊额有嘉庆帝御书的“赐进士第”题字,立柱上刻有当朝地方官撰写的楹联,以表彰武进士李跃龙荣耀桑梓之邦的事迹。
宗教文化
尧坝古镇有建于明万历时期的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东岳庙全国有多处,北京朝阳区的东岳庙为元代所建。尧坝东岳庙重檐翘角以及设置戏台等建筑形式,带有浓厚的川南宗教文化特点。
民俗文化
尧坝古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至今仍保留着迎亲、川剧、薅秧歌、对联等。“花花轿”、“牛牛灯”等民风民俗表演展现了尧坝古镇民风醇厚与农耕特色;尧坝古镇传统手工业保存完好,至今依然完整的保留着油纸伞、纺线、补锅、竹编等手工业,传统手工业的发达也造就了中国雕塑家王朝闻的成长基础,增添了古镇的魅力。
红色文化
合江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1920年,中共早期优秀赏员穆青,就是从这块养育他的热土,走向革命的法兰西岁月。1922年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在川南师范任教期间率领宣讲团来合江传播马列主义。在他的培养下,合江进宝青年曾润百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泸州第一个党小组负责人。1926年合江建立党组织,1928年中共合江特支成立。1929年,中共赤合特支在尧坝古镇成立。成为川黔边区的红色革命据点。1935年3月10日为策应中央长征红军四渡赤水,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下爆发了合江五通石顶山起义,成立了“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写下了红色武装斗争吏的光辉一页。
名称由来
尧坝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根据考证,早在唐宋时期,尧坝所居人口主要是少数民族瑶族,当时的尧坝为瑶家坝子,古名“瑶坝”,后随着汉人从北方南进,入居尧坝人口的增多,少数民族逐渐向云贵高原山区迁徙;又因汉人祟拜尧舜黄帝,便将“瑶坝”的“瑶”改为“尧”,尧坝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