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国殇冢
点赞: 55
为TA点赞

国殇冢

道滘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为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的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并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此亭为砖石结构的亭园,宽8.6米、长20米,内分前门、天井、主亭、后冢4个部分。四周建有护墙,墙内壁镶有19块碑刻。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200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闸口村大滘河入口处

基本介绍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道滘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该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镇政府两次拨款重修。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建成砖石结构的亭园,宽8.6米、长20米,内分前门、天井、主亭、后冢4个部分。四周建有护墙,墙内壁镶有19块碑刻,都是当时国民党广东省,东莞的军政要员题刻的。

历史沿革

原址为清末一卢姓人家住宅。1949年2月24日,拆除原民宅,改建国殇冢,以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同年3月28日国殇冢揭幕。国殇冢长20米,宽8.6米,占地面积172平方米,中间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长4.25米,宽5米,高3.4米,亭名为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题写。亭内现存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的李福林题赠楹联,联曰:“碧血常新,精魂不灭;大江如画,烈魄归来。” 1998年底,由道滘镇人民政府拨款对国殇冢进行重修,至今保存较好。

1941年8月3日 (农历闰六月十一日)早上7时,日军数百人分乘电船(机动轮船)、橡皮艇,从几个河口冲进道滘。日军入村后,分头打开各居民门户,把男女老少拉出屋,分为三个集中点,其中一个是闸口坊卢宅。日军把闸口的千余名男女老少集中在卢氏祠堂外空地上,迫交枪支弹药,并将男女分开两队,女人小孩入卢氏宗祠,将五六百名男子迫入卢宅,然后将门锁实,再往屋内施放毒烟。有几个人扒开瓦面逃了出去,被日军发觉后当即开枪打死。日军施放毒烟五次,不少人中毒身亡。第二天早晨,日军把人放出来,再次迫交军火,乡民交不出,再遭日军殴打,一直到下午放人。事件中,被毒烟熏死的有48人,加上在水田里被打死的,共有260余人。1949年建六一一亭时刻上姓名的有61人。

国殇冢现存碑刻19块,每块均为名人题词。国殇冢冢名及其碑文由筹建期间任国民党东莞县县长的何峨芳题写。国民党广东省党政军著名人物李扬敬、薛岳、余汉谋、黄国梁、徐景唐、王光海、林翼中、张建、王若周、张我东等人题词立碑。

国殇冢自建成后一直得到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保护, 200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国殇冢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重要见证之一。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