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宝珠寺位于县城东北郊山麓,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较深的寺院。全寺占地近40亩,现有建筑为1996年来陆续修建的,计有大雄宝殿(在建)、弥勒殿、圆通宝殿、观音殿、接引殿、三圣宝殿、地藏、两厢、两耳、舍利塔、海会塔、红莲宝塔、水池等,有房舍30余间,四周林木葱郁,院内布局错落有致,环境清幽,游者甚多。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宝珠寺位于县城东北郊山麓,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较深的寺院。全寺占地近40亩,现有建筑为1996年来陆续修建的,计有大雄宝殿(在建)、弥勒殿、圆通宝殿、观音殿、接引殿、三圣宝殿、地藏宝殿、药师殿、后殿、两厢、两耳、舍利塔、海会塔、红莲宝塔、水池等,有房舍30余间,四周林木葱郁,院内布局错落有致,环境清幽,游者甚多。
咸丰年间经战乱被毁。光绪八年(1882年),檀越廪生王文炳倡首重建。本世纪40年代初,优婆夷高宽珍偕川籍比丘尼智善自鸡足山来南华,经邑人张以文力挽,智善留主寺至今。全寺占地近40亩,有殿舍数十间,有天王殿、药师殿、地藏殿、祖师殿、“五观堂”等。四周林木葱郁,院内布局错落有致。接引殿悬挂着铁质天启钟,钟身铸有“法轮常转,佛日曾辉,天启三年李春月吉日黄嘉祚”等字样。海会塔内存放着著名僧人修圆法师骨灰。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僧妙德建,清咸丰年间经战乱被兵毁,清光绪八年(1882年)檀越廪生王文炳倡首重建,到民国时几遭毁损,仅存一殿。民国二十三年(1944年)比丘尼智善与优婆夷高宽珍,进驻主持事务,后由修圆法师常住,1996年至今由印能法师、印慈法师、通净法师三位常住主持事务。
它距三堆镇两公里,寺前有一小溪,名宝珠沟,溪水绕宝珠寺流过,在电站栏水坝下汇入白龙江,这里就叫“河口上”。宝珠寺初建时是一座三进的大寺庙,占地12亩,中间有大小天井两个,植有桂花、紫荆,庙外松柏环绕。当年这里庙会频繁,二月初二“娘娘会”,四月初八“佛祖会”,五月十三“圣人会”,十月初一“牛王会”。凡遇庙会,广元、青川、剑阁、碧口、文县、宁羌等县,方圆数百里的乡民、商贾都聚集在这里,盛极一时,一直延续了100多年。1936年,借庙办学,捣毁了塑像,改造了庙堂。建国后,将庙的大部分分房产分给了贫下中农,现已拆迁,只有大殿留存。而今,宝珠寺已整修一新,橙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更像一颗晶莹的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