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蜀河为古蜀国所在地,传因蜀王逝世、蜀冢存此而冠名,汉时置县,中兴于明代,繁华于清朝中末,续写的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传奇。镇因商而兴,有“八大字号”、“六十九家商铺”闹红蜀河之说。集镇位于蜀河、汉江两水交汇处,原为两省三县交通枢纽(北上关陇,南下湘鄂,西达川渝,东进中原)及汉江上游黄金水道上的商贸重镇,历来帆樯林立,商贾云集,商贸发达,且江河交汇形似汉口,古称“小汉口”。民国末年,群雄四起,逐鹿陕南,特别是-统治期间在蜀河设兵站、起岢捐,对商业影响极大,一时间商业凋敝,各大商户纷纷外迁,以避战乱,仅留青砖黑瓦向人们诉说着昔日辉煌的岁月!时至今日,繁华远去,但留下了大量文化积淀,人们游走在镇中,看着眼前恢弘的建筑,仿佛当年盛世依旧。
景点景观
黄州馆
黄州馆原名帝主宫,为黄州客商聚居的会馆,位于蜀河街后坡,坐西向东,背依山坡,南傍汉江,面向蜀河,俯瞰蜀河老街。自前向后作台阶式上升,分别建有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建筑虽是分期造作,但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风格统一谐调。黄州馆为传统宫殿式格局,并具有浓厚的南派建筑风格,全部殿宇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旖旎美观,且不失庄重大方。
正殿
正殿面阔11.65米,进深7.69米硬山式屋顶。左侧山墙有石碑一通,记录依次修建的经过,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拜殿
下几步台阶便是拜殿,其面阔与正殿相同,进深8.2米,檐柱高6.2米,中柱高8.3米,也是硬山式屋顶。正殿与拜殿之间右侧封墙上嵌有三通石碑,记录着修建黄州馆捐赠善款的情况。
乐楼
拜殿正对面是乐楼,楼为高台建筑,形式为重檐楼阁,楼顶为歇山式屋顶。正脊正中镶嵌瓷瓶,两端安有鸱吻,岔脊上用灰泥作汉文装饰,翘角作45度生起。楼上有金匾一幅,楷书“鸣盛楼”三字,字径约70厘米,书法严谨俊逸,相传为武昌一状元手迹。乐楼门枋刻有浮雕,天花板作八卦装饰,两侧柱顶各有一只凤凰木雕,栩栩如生。乐楼前台没有山墙,便于观众从正面、侧面观看演出。整个乐楼上下错落有致,翼角重叠,构思巧妙,制作精巧。黄州馆门楼与乐楼相连,实际上为乐楼后墙的随墙门。
杨泗庙
位于蜀河镇古渡口上崖,坐西向东,北依山坡,据残碑推断,该庙建筑年代不晚于乾隆年间,其虽名为庙实为船帮会馆,因其内供奉船工始祖杨四爷,故取名“杨泗庙”。
交通指南
汽车
旬阳汽车站坐班车至蜀河镇。
自驾
十天高速→双河收费站→冷厚路→福兰线→G316→蜀小路→蜀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蜀河镇地处旬阳县东部,东接仙河镇和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南交白河县,西连棕溪镇、关口镇,北与双河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2千米。
地形地貌
蜀河镇地处秦巴山地,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境内地形以中山和浅丘河谷为主。主要山脉有大巴山、南羊山。最高峰焦山寨海拔1186.9米,最低点汉江河滩。
气候特征
蜀河镇气候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20.2℃,极端最高气温43.1℃。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
水系水文
蜀河镇境内河道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汉江,境内流长8.4千米;其主要支流蜀河、小水河、沙沟3条,境内总长35.1千米。
民风民俗
饮食文化
蜀河的饮食文化也很丰富多彩,各种小吃遍布街头,有名的有回民的羊肉包子、羊肉火烧,还有肉包子、菜包子、锅盔、锅贴、凉粉、凉面、甜酒、油条、麻花、芝麻糖等。还有最有名的蜀河八大件。据说“八大件”是陕南旬河沿岸的一种乡村饮食形式,但这都是个美丽的传说。全套的蜀河八大件为八凉八热,八荤八素。开席便有八个凉菜,四荤四素,中间置一拌凉菜的大盘,将凉菜适量放入中间空盘,再将调好的拌菜汁子浇上,搅拌均匀便可食用,称之为和菜。四素一般以时令菜蔬搭配,或青、或黄、或绿、或白,颜色较清爽,四荤多以牛肉、动物肝脏等杂碎入品,颜色较为深沉。热菜共八道,也是四荤四素,但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八个四荤四素的热菜分为四汤四炒。
文化活动
蜀河是千年文明古镇,文化艺术深遂,群众爱好广泛,双彩车、二黄汉调传承弘扬。黄州馆的大舞台鸣盛楼已成为蜀河的常用演艺舞台。蜀河政府与文化大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的联谊晚会常在这里上演。不仅如此,每年蜀河在元宵前后会举行灯会,正月十三出灯,十六收灯。有蜀河特有的社火“烧狮子”,分一公一母,颜色为一黑一红两只狮子。人们用自制的“哧花子”喷出的烟花烧狮子,远看就像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