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点赞: 27
为TA点赞

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创办于1479年,是一所学科全面、集教育与科研于一身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拥有四大校区,下属6个学院,包括36个部门以及200多个研究中心,本科基本教学语言为丹麦语,在研究生阶段也提供相当数量的英语授课及研究课程。哥本哈根大学构建起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并为丹麦培训了许多学者、医生、律师和教师等专业人才。

  • 院校隶属: 丹麦
  • 创建时间: 1479年
  • 学校校训: 目之所及,天光妙契
  • 学校地址: 首都大区哥本哈根
  • 学校官网: http://www.ku.dk/
  • 英文校名: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学校简介

哥本哈根大学坐落于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较高学府,4EU+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成员。大学建于1479年,已有500多年历史,从最初只对社会名流开放,现已发展成一所学科全面、集教育与科研于一身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作为欧洲顶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之一,哥本哈根大学下属6个学院,包括36个部门以及200多个研究中心,综合排名跻身世界一流。

哥本哈根大学科研经费为全欧第4,仅次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截至2018年底,共有39位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哥本哈根大学位居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79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84位;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4位;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33位。

师资力量

教师主要分为荣休教授、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此外还有客座教授、资深顾问,以及特聘的专家导师和学术雇员等。学校不拘一格聘用人才,但仍需遵循丹麦政府的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学生获得较高质量的国际认证教学。2014年学校有职工一万多人,其中教师超过一半;同期在校学生人数超过四万人,其中本科生两万三千多人,硕士和博士两万多人;此外还有国际学生近四千人。

教学设置

六大学院

哥本哈根大学起初有五大学院,它们分别是:神学院、社科学院、健康学院、人文学院和理学院,以及一个校外的口腔中心。所有本科课程以丹麦语授课为核心,且学生入学后每学期都有充分的英语课程,能获取学分。哥本哈根大学设有超过100个科系或中心以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各个科系划分成不同专业,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又细分为不同的专攻 (Specialization) 。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2012年的院系归并,现今的六大学院为健康与医药科学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社科学院和神学院:

法学院:合并为一个科系,有10个研究中心;

社科学院:5个系和6个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就读人数超过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拥有8个系,13个研究中心;

神学院:合并为一个科系,有6个研究中心,同时另设有1个非洲研究中心;

理学院:10个系,30个研究中心(包括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以及附属的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

医药与健康科学院:16个系,22个研发中心,以及附属的23家医院和1个糖尿病医疗研究中心的联合体 ——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1家宠物医院,1家大型动物教学医院。

其他机构

此外,哥本哈根大学还有35个跨科系研究中心,21个跨学院研究中心,7个跨校际研究中心,以及一个独立的生物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

学年学制

哥本哈根大学的学制为本科三年,淘汰率高达50%~70%,毕业可获学士学位。继续攻读两年可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般至少三年完成,但神学、医药学、牙医学会有所区别。绝大多数学科都可以授以相当于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ECTS) 亦在哥本哈根大学适用。另外,还设有普通教师资格证书课程,学制2年;大学教师资格证书课程需学习7~8年。

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秋季学期为9月到翌年1月,春季学期从每年2月开始到6月结束。每学期含两个Block,每个Block结束后考试。考试形式多样,包括大论文、口试、项目报告或作品集、限时当堂论文、限时非当堂论文、讲演等。

教学研究

学校努力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并巩固发展学术领域的多样性,在积极开展和私立及公共机构学术交流的同时,保持了研究的独立性和高质量。与社会交流互动是哥本哈根大学除科教文化传播和纯粹学术研究之外的另一大支柱,学校与工商业界和政府部门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联合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雇佣为企业、组织和公共部门提供高水准的解决方案。战略伙伴关系则着眼于长期发展,成员包括丹麦东能源 (Dong Energy)、葛兰素史克、马士基、诺和诺德、诺维信、格兰富集团、威卢克斯等。其他合作还有发明授权、咨询服务和政策建议等。

多种资金来源,如欧盟研究资金,包括 FP7 Coordinator、Horizon 2020 等项目;丹麦专门项目资金;单次较高可达1百万克朗的丹麦创新基金等,为这些合作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文化传统

校训

在位于Frue Plads的古老的大学主楼的正门之上,栖着一鹰,其下就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校训。原文为拉丁文“Coelestem adspicit lucem”(全句为“Sublimia petens ingenium/Coelestem adspicit lucem”)。丹麦文为 "Den øjner det himmelske lys"。

英文为 “It beholds the celestial light”。关于其中的“It”,有两种说法,一说猜测其为北欧神话中的维德佛尔尼尔,见证哥本哈根大学洞彻天际的智慧之光;另一说则出自彼时在哥本哈根大学同时攻读文学与自然科学学位的冰岛诗人 Jónas Hallgrímsson 的诗 Hornbjarg (“Horn Crag”),诗中的鹰是柏拉图等思想者之沉思——或者更广泛地说,人类之精神——的意象:鹰注视着天光的尽头,因其不惧阳光,而目光锐利;意指只有志存高远,不畏艰险,洞烛幽微,方能接近真理。

此校训译成中文为“目之所及,天光妙契” 。

著名校友

基础科学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导师。

瓦尔明,丹麦植物学家,现代生态学的奠基者。

奥勒·罗默,丹麦天文学家,较早的相当准确地测定光速的人。

克达尔,丹麦分析化学家,提出凯氏定氮法。

克努曾,丹麦海洋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主席。

卡斯帕尔·韦塞尔,数学家,发现复数的几何意义。

本·罗伊·莫特森,丹麦核物理学家,1975年与奥格·尼尔斯·玻尔、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共同荣获获诺贝尔奖。

秦仁昌,中国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尼古拉斯·斯坦诺,丹麦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解剖学家。

本特·斯特龙根,丹麦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应用科学

韩征和,国内高温超导应用领域领军人。

彼得·诺尔,计算机科学家,2005年获图灵奖。

查尔斯·西蒙尼,软件开发专家,1966年获邀前往哥本哈根大学。

尼尔斯·莫林(Niels Morling),法医,国际法医遗传学会(ISFG)主席。

艾拉普(Ove Arup),英籍丹麦裔结构工程师,跨国公司奥雅纳创始人。

拉希(Georg Rasch),心理统计学家,提出Rasch模型为IRT理论奠基。

彼得·达尔高(Peter Dalgaard),生物统计学家,R语言核心开发小组成员。

尼尔·琼斯(Neil D. Jones),计算机科学家,ACM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

米克尔·图路普(Mikkel Thorup),计算机科学家,Journal of theACM(JACM)编委。

佩尔·平斯特拉普-安德逊(Per Pinstrup-Andersen),食品经济学家,2001年获世界粮食奖。

医学药学

陆再英,心血管内科专家。

革兰,丹麦医师及细菌学家,发明革兰氏染色。

尼尔斯·杰尼,出生于英国的丹麦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

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病理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医师与科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奖。

亨利克·达姆,丹麦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

奥古斯特·克罗,丹麦药学家,诺和诺德创始人,1920年获诺贝尔奖。

阿尔伯特·杰德(Albert Gjedde),丹麦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

彼得·帕纳(Peter Ludvig Panum),丹麦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最早发现细菌内毒素。

冯·马格纳斯(Preben von Magnus),病毒学家,冯·马格纳斯现象以其名字命名。

人文社科

何莫邪,德国汉语言学家。

藤枝晃,日本敦煌学学者。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丹·扎哈维(Dan Zahavi),丹麦现象学家。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作家暨诗人。

拉斯克,丹麦语言学家,比较语言学奠基人。

约纳斯·哈尔格里姆松,冰岛诗人。

亨利克·诺德布兰德,丹麦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丹麦作家,1944年获诺贝尔奖。

卡尔·耶勒鲁普,丹麦诗人兼小说家,1917年获诺贝尔奖。

商政文体

格莱·贝,演员、歌手。

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早期惊悚片大师。

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波尔·尼鲁普·拉斯穆森,欧洲社会党主席。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莫根斯·吕克托夫特,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主席。

佩尔·柯克比(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

保罗·施吕特,政治家,1994年任欧洲议会副议长。

贝蒂·俄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诺奖得主

施里弗,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奖;

威尔金森,化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奖;

温伯格,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汉斯·贝特,物理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奖;

保罗·伯格,生物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奖;

沃尔特·科恩,化学家,1998年获诺贝尔奖;

格拉肖,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沃森,生物学家,1953年获诺贝尔奖;

安德烈·海姆,物理学家,2010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弗兰克,物理学家,1925年获诺贝尔奖;

爱德华·路易斯,遗传学家,1995年获诺贝尔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化学家,1954年获诺贝尔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物理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奖;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生物化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奖;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1934年获诺贝尔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奖。

历史沿革

1479年6月1日,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批准哥本哈根大学成立。哥本哈根大学最初也是由天主教会创建,属天主教会管辖,以培养教士、传播基督教思想为职责。早期的哥本哈根大学的专业设置除神学外,还包括法学、医学和哲学。

1482年,大学图书馆建立。

1537年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后,哥本哈根大学转归丹麦路德会并得以重建,从天主教大学转变为新教大学,新校徽上的人物就是批准并支持这次重建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

1569年,弗雷德里克二世为学校的师生设立了奖学金基金。

1642年,学校启用在圆塔(Rundetårn)的天文台。

1675年至1788年间,哥本哈根大学引进了学位考试制度,这种制度先应用于神学院,之后向其他学院推广。课程越来越多,尤其在医科和法学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学院渐具规模。哥本哈根大学的图书馆、教学医院等重要项目也陆续兴建起来,成为丹麦高等教育及科研中心。

1788年的宪章划定了大学的职权范围,促使学校从古典欧洲大学转型成为现代化的学术机构,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学位考试来获取学位证书,学校也开始把重心从教学转移到研究上。

1842年和1850年之间,哥本哈根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原来的医学院和外科医学研究所合并为保健科学学院。法学院内也进行了调整,将新兴的政治学归入法学院。

1850年,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从哲学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学院。

1877年,哥本哈根大学录取了第一位女学生。

20世纪上半叶,发轫于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的的哥本哈根学派与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马克斯·冯·劳厄、德布罗意等人之间的学术争论被视为物理史上较伟大的对决。弥漫在这里浓郁而清新的学术自由空气,使这所古老学府历久常新。

1960年至1980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学生人数从6000增至26000,教职员工人数也相应大规模地增加。此外,这一时期内还兴建了新的动物学博物馆,以及以奥斯特和奥古斯特·克罗命名的研究所。

1970年,哥本哈根大学颁布校规,规定对大学施行民主化管理。

1973年,这一规定得到修正,并很快被丹麦的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所采纳。

1990年至1993年期间的改革使得大学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有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

1993年,法学专业脱离社会科学学院而成为独立的法学院。

1994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环境科学、南北关系和生物工艺学等新专业,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适应其长期发展的需要。

1997年,哥本哈根大学与西兰岛上的其他丹麦高校,以及厄勒海峡彼端的瑞典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联系,形成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学术共同体(Øresund University),哥本哈根大学和隆德大学设立了秘书处。

2006年,学校宣布开始逐渐撤离拥有超过五百年历史的哥本哈根内城古教学建筑,对日益增多的院系部门进行集中化,以便形成更大、更现代化的校区和加强跨学科合作。

2007年,因合并皇家兽医和农业大学和丹麦的皇家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纳入了两个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药科学学院的生命科学、药学科学联同卫生科学,使其成为北欧较大的健康和生命科学中心之一。

2012年,医药科学学院、卫生科学学院、三分之一的生命科学学院合并为医药与健康科学学院,剩下三分之二的生命科学学院并入自然科学学院。至此,六大院系形成。

2013年4月,皇家图书情报学院(The Royal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正式并入人文学院。

以上信息源自网络,数据截止至2021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

相关知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