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科普教育;药用动、植物资源保存与利用、特色中药资源、民族药资源产品开发、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以及检测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承担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任。
广西药用植物园致力于药用资源的收集保护,通过“五库一馆”的建设,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用植物保育学学科,建成了完善的药用资源保护平台,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药用植物资源保育体系。广西药用植物园建园至今已保存药用植物物种10021种,腊叶标本保存20万份,其中活植物保存近8000号;种子保存5000多种7000份,离体保存650种,基因保存1385份、馏分保存1000种15000份。2011年被英国吉尼斯总部以药用植物物种保存数量和面积认证为世界“较大的药用植物园”。
主要园区
特产药物区
本区主要栽培和展示广西主特产药材和广西著名中成药的原料植物共150余种,其中有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首位的香料植物——肉桂和八角;行气止痛的吴茱萸、广莪术;治疗吐泻肚痛的广藿香;防治喉炎和肝炎的广豆根;降高血压有特效的萝芙木;驱除蛔虫的使君子;防治流感的板蓝根;还有“南方人参”美称的绞股蓝;加上龙眼、苦丁茶、透骨消、金银花、一点红、香茶菜、草鞋根,广西著名四大风湿药红鱼眼、山风、九层风、三叶青藤。
木本药物区
是本园较大的药物区,面积达10公顷,种植木本药物1000余种。根据每种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乔木和灌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互相搭配,林下栽培耐阴药物,树干种植附生药物,或让藤本植物攀援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组成一幅南亚热带阔叶林景观。
在这里,可以看到广西主产的中药材,其中有特有的驰名的苦丁茶;润肺止咳的木蝴蝶;可提取进口南药——血竭(具活血化瘀作用)的龙血树;有散瘀止痛的苏木;止痛辟邪的沉香;祛风除湿的中国无忧花;化痰止咳的桔红。
《本草纲目》草部展区
本区面积1.5公顷,利用引种驯化的科研成果,融合目前园林建设中先进的理念和技巧,将蜚声海内外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进行空间再造,即用活生生的植物展示出来,并通过其它辅助的展示手法,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托起一部《本草纲目》,使人们在景区进行旅游活动时,犹如翻阅《本草纲目》,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受到祖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熏陶得到祖国传统养生的保健服务。
藤本药物区
主茎不能直立生长、靠依附物攀援才能伸展的植物谓之藤本。藤本植物分为木质和草质藤本两大类,本区主要展示木质藤本药物,分别种植于园内的棚架或乔木旁,约30种藤本植物。
荫生药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0.3公顷,亦称“聚翠园”。种植有各种各样的荫生药用植物约600种,主要为蕨类及天南星科、紫金牛科、秋海棠科等药用植物,形态各异,功效各显。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00
冬季:8:00-17:30
交通指南
市区内搭乘7路、20路、22路、22路区间车、42路、43路、66路、67路、75路、81路、90路、202路、215路、环城1线、606路、608路、802路、803路公交车即可。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位于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东北部兴宁区,东经108°19′,北纬22°51′,三条交通要道环绕着整个园区,北以南梧二级公路为界,东、南以长堽路和邕宾公路为界,西至快速环道厢竹路段。
气候土壤
广西药用植物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年均气温21.7℃,年均日照数1827小时,年均降雨量1300.6毫米,海拔72~113米,土地肥沃且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以沙质壤土及壤土为主,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水平,适宜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利于资源引种和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