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点赞: 51
为TA点赞

#大剧院#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又称为加尼叶歌剧院,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是折衷主义登峰造极的作品,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

外文名:
巴黎歌剧院
别称:
加尼叶歌剧院
建筑面积:
11237m²
建成时间:
1861~1875年
门票参考:
学生票6欧元,成人票10欧元
所在地址:
法国巴黎
目录
1基本介绍
2建筑设计
3建筑特色
4参观信息
5活动及其他

基本介绍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

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因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Palais Royal)及卢浮宫博物馆。

巴黎歌剧院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芭蕾舞团和一个管弦乐团,其演艺人员总共近1100人。

建筑设计

古典元素中渗透着巴洛克风格的外立面

巴黎歌剧院立面端庄雄伟,它是采用了古典建筑中惯用的上、中、下三段式,每一段都运用了不同的建筑要素:正立面上端是左右对称的、呈罗马风格的三角顶,而拱形山花的造型则取自古典神庙建筑中的做法;中层则是一排宏伟的柱廊,它采用巴洛克风格中惯用的双柱和小壁柱,间隔着大型的开窗,开窗顶上又有巴洛克建筑中常用的圆形“牛眼窗”,呈现出雄壮端庄的气势;底层则是意大利式的七间连拱形门洞,也与顶层的拱形山花和中层的柱廊、开窗形成了呼应。

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雏形样式混合的室内装饰

楼梯两侧均为古典的栏杆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将整个楼梯装饰得华丽无比。檐下连续的拱圈、柱式和灯饰尽显巴洛克风格的特征。上方的廊檐和天花板上还绘有许多神话故事,具有古典风格的装饰特征,秉承古典建筑“天顶画”的特色。沿巨型楼梯拾阶而上,迎面是装饰奢华的走廊和休息厅。室内天花板、墙面、楼梯和每一处角落,都布满了精致的雕塑、造型优美的挂灯以及壁顶上大幅脂粉气很重的油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洛可可风格。由于歌剧院的装饰太过华丽,它又被喻为“巴黎的首饰盒”。顶棚一概都是绘制古典油画的“天棚画”,两旁的墙面均为繁复的古典风格倾向的壁龛和雕刻。

巴黎歌剧院的内部大厅由繁复的爱奥尼亚式柱支撑,开阔的过厅上空悬挂晶莹剔透的具有洛可可风格倾向的水晶灯,在这里红色的、黄色的、金色的、银色的、绿色的应有尽有,色彩斑斓、绚丽,其形态多姿而隽美,恢宏而端庄,似乎这里的高贵、奢华已达到了极致。爱奥尼亚的柱式造型柔美典雅,其柱头是流畅、舒展的卷涡雕刻,柱子的比例修长。建筑师加尼叶同样在传统的爱奥尼亚式柱上做了改良,他取消了柱身的凹槽设计,使得柱身看上去更加平整、柔顺。休息大厅不仅内部奢华极致,落地窗的上方设有许多镀金铜像,周围由灰、红、金三色砖石砌成,显得华丽而又凝重。其中有31名作曲家和剧作家,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和罗西尼等,雕塑细致传神,犹如大师再生。

古典风格修建的中央大厅

歌剧院中央就是巨大的马蹄形观众厅。这样的视野设计极为科学,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舞台,都可使室内的视线效果和演出效果达到最佳。观众厅中天鹅绒的红色构成了主色调,期间嵌入金色饰面,显得富丽堂皇。

观众厅的天顶装饰得象一枚皇冠,中央有巨型的水晶吊灯,吊灯周围的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精美绝伦,让人目眩神迷。顶棚上处处都充满着镀金雕塑,高贵而典雅,与皇冠的形象很相衬,符合剧院的皇家气质。

巴黎歌剧院具有欧洲传统歌剧院中大的舞台,舞台上方有33米高的净空,这大大拓展了舞台的表现力。大幕上形如金色饰边和褶裥的红天鹅绒幕布,竟是由画家们逼真地画出来的。宽大的舞台略微向观众厅倾斜,这种设计是一种造型的创新,它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歌剧院整体构架全部用钢铁框架,只是设计师把这些钢铁结构用金子裹了起来,使人感觉不到新材料、新技术的痕迹。

除此之外,巴黎歌剧院中还渗透了一些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的设计,如按巴黎歌剧院建成时间19世纪推算,后现代风格尚未出现,应该是后来的设计师添补上的。

形成折衷主义风格的原由

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和装修风格秉承了古典建筑样式的脉络,囊括了古典主义、巴洛克样式和具有洛可可风格雏形的样式,甚至后现代的多种多样的特征。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当时社会认识的多元化。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文艺活动的中心,各种思想流派纷至迭出。绘画上,出现了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画派等;音乐上,出现了法国民族乐派、印象主义乐派等;文学上,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建筑上,出现了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等。那时兴盛了多个世纪的纯粹的古典主义已不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巴黎歌剧院风格的多元化也是很自然的。

二是巴黎歌剧院的设计、建造时间的漫长。1671年,有建筑设计师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但这座建筑在1763年被大火毁灭。1862年其重建工程开始启动,1870年因普法战争被迫中断。直至1875年,巴黎歌剧院终于竣工。巴黎歌剧院建造完成历经两百多年,中间更换了几任设计师,因此它的样式和风格固然不会统一。两百年间,不同时间段因不同设计师、不同设计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建筑和建筑装修的形态,这就是时代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特色

巴黎歌剧院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11237平方米。剧院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2200个座位。演出大厅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约八吨。其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堪与凡尔赛宫大镜廊相媲美,里面装潢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是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它艺术氛围十分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理想场所。该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

巴黎歌剧院具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歌剧院的地下层,有一个容量极大的暗湖,湖深6米,每隔10年剧院就要把那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由法国著名的侦探、悬念小说家加斯通·勒鲁(1868-1927)写下的《歌剧魅影》(后又搬演成电影、音乐剧)正是发生在眼前这座金光灿灿的建筑里。

一进入歌剧院,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楼梯吸引,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则描绘着许多寓言故事。欣赏过大楼梯后,可从两侧进入歌剧院走廊,这些走廊提供听众在中场休息时社交谈话的场所,精美壮观程度不下大楼梯,加叶尼构想将大走廊设计成类似古典城堡走廊,在镜子与玻璃交错辉映下,更与歌剧欣赏相得益彰。

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也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参观信息

交通:乘搭线地铁(3)线、(7)线及(8)线在Opera或Chaussee-d'Antin站下车。

景点信息:

地址:120 plue lyon .75012 paris

门票:25岁以下可购学生票6欧元,成人票10欧元

开放时间:10:00-17:00

交通:乘地铁3.7.8号线至OPera站,出站即达。

活动及其他

1671年3月19日在皇家歌剧院建成典礼,由康贝尔献演田园剧《波莫纳》,此剧被公认为是第一部法国歌剧。不久,佩兰因负债入狱,1672年,国王路易十四授权法籍意大利人吕利总管法国歌剧界。

从1672至1687年,吕利一直操控巴黎歌剧院。他创造了巴黎歌剧院史上第一个重要时期。在他的任期内,曾经演出他自己的作品,约有20多部歌剧及芭蕾舞剧,为法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歌剧史上第二个重要时期,为1737年至1760年,正值拉莫的许多杰出作品献演之时。自1773年至1779年,法国歌剧界为格鲁克的人品及天才所征服。格鲁克当时自维也纳来访巴黎,他的歌剧立即大受欢迎,使意大利反对派相形见绌。

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认为许多歌剧贵族气息过重,禁止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梅于尔、戈塞克等作品。直至王室复辟,又恢复了一些禁演的歌剧。

1791—1801年,巴黎歌剧院归巴黎市政府管辖,1802年起拿破仑掌握了剧院新作品上演的决定权,1811年他强迫其他歌剧院向巴黎歌剧院缴纳资金,歌剧院管弦乐队扩充到70人,拥有一大批出色的演奏员和演员,演出水平很高。

1821年,在此加演罗西尼、韦伯、唐尼采蒂及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1875年1月 5日在新建成的“巴黎国立歌剧院”开幕时,除举行管弦乐演奏外,并演出奥古斯特·梅尔梅的《犹太女》。所以,《犹太女》也是新院落成的首演歌剧。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巴黎歌剧院主要演的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些早期歌剧作品也常在这里演出,剧院也从其他地方引进一些剧目,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以及后来的罗西尼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常修改得不尽人意。在其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剧院演出质量有所下降。

1873年10月29日,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在一场大火中被毁。当新的歌剧院于1875年1月5日建成并启用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黎歌剧院中发生的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莫过于瓦格纳的一部部作品被相继搬上舞台,1891年演出了《罗恩格林》,1893年演出了《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1897年演出了《纽伦堡名歌手》,1902年演出了《齐格弗里德》,1908年演出了《神界的黄昏》,1911年演出了《帕西法尔》。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在1910年便得以上演,但是《玫瑰骑士》却等到了1927年,在它的德累斯顿首演的16年之后,而《厄勒克特拉》直到1933年才在这里演出。一些芭蕾舞剧也在巴黎歌剧院举行了首演,但是,这个时候却很少有法国歌剧出现在巴黎歌剧院,演出本国歌剧的角色被抒情歌剧院所取代。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古诺和马斯涅的歌剧经常占据着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演出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二三十年代人们总能在这里听到女高音尼农·瓦兰、男高音乔治·蒂尔和女高音码乔里·劳伦斯等著名歌唱家的声音。德国占领巴黎期间,普菲茨纳的《帕勒斯特里纳》于1942年在这里上演,成为战争时期重要的新制作。战争结束后,巴黎歌剧院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当维也纳、纽约和伦敦的歌剧院在50年代已经能够以新一代的第一流歌唱家来制作代表其水平的歌剧的时候,巴黎歌剧院的歌手却处于一种根本无法与之竞争的地步,尽管在这里上演的歌剧全部都是用法语演唱的。直到1971年罗尔夫·里伯曼成为巴黎歌剧院的管理者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巴黎歌剧院出现了慢慢地浮出海面的趋势。虽然法国歌唱家仍然无法与其他地区的歌唱家相提并论,但是外国歌唱家开始在巴黎歌剧院扮演重要角色,以提高其声乐水平,比如来自瑞典的著名男高音尼古拉·盖达就与巴黎歌剧院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1972年以后,对白的形式被巴黎歌剧院所接受。

里伯曼时期于1980年结束。此后,巴黎歌剧院虽然仍然偶尔出现动人的制作,但是也有着失去自己个性的倾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剧院引人注目的是演出了瓦格纳的一部作品。1910年,剧院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1927年又演出了《玫瑰骑士》(在该剧首演的16年后)。这段时期,一些芭蕾舞剧在这里得到首演,但却很少有法国歌剧在此演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古诺和马斯涅的歌剧经常在这里上演,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著名女高音尼农·瓦兰、玛乔里·劳伦斯和男高音乔治·蒂尔的声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巴黎,普茨纳的《帕勒斯特里纳》于1942年在这里上演。战后,巴黎歌剧院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其演出水平根本无法与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维也纳、纽约、伦敦等地的歌剧院相比,直至1971年罗尔夫·里伯曼担纲巴黎歌剧院后,情况才有所改观。里伯曼担任该团领导职位直至1980年。后来由布列兹指挥贝尔格的歌剧《璐璐》在此首演,法国歌剧始终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席位。

巴黎国家歌剧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简称 ONP)于1994年创建以来,巴黎大多数的歌剧都移至巴士底广场新歌剧院演出,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剧,其中首演的歌剧还有吕利的《希波利特与阿里西埃》、《爱神和酒神的节日》,格鲁克的《奥菲欧》、《伊菲姬妮在奥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罗西尼的《奥里伯爵》,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柏辽兹的《本韦努托·切里尼》,威尔第的《西西里的晚祷》,马斯内的《黛依丝》,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等。在巴黎歌剧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国人为主,但亦邀请世界著名歌唱家参加演出。该剧院至今保持着法兰西歌剧的顶峰位置,并表现出法兰西人的高贵气质。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