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香港艺术馆于1962年建立,最初设于香港大会堂高座。1991年,位于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旁的新展馆落成,所以移迁到现址。香港艺术馆辖下还有一个茶具文物馆的分馆,位于香港岛金钟的香港公园之内。
2005年2月5日至4月10日期间,香港艺术馆展出共四十八幅来自法国的奥塞博物馆及法国其他美术馆珍藏的印象派大师的名画,参观人数为历年之冠。
构造布局
香港艺术馆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博物馆之一。艺术馆创立于1962年,最初设于大会堂高座,至1991年位于香港文化中心的新馆落成,乃移迁到现址。艺术馆辖下还有茶具文物馆分馆,位于香港公园之内。艺术馆致力保存中国文化精髓和推广香港艺术,至今搜集的藏品有15,000多件,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及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藏品精选部分于长期展览厅展出。其专题展览厅亦经常举办本地及世界各地邀请回来的短期展览,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专题。
将艺术普及于群众,向来是香港艺术馆的主要工作方针。因此,艺术馆亦安排了各种为配合展览而进行的教育及推广活动。希望藉此加深公众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兴趣。
这座博物馆和香港文化中心其它展览馆同时在公元1989年开幕。6个展览厅中的4个厅展出中国的古物,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和许多特别富有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字画。在中国的古物部分则收藏有数以千计的展览品,从犀牛角杯到丧葬用品和坟墓装饰品等种类繁多,其中以2个唐代(公元618~906)神话中的兽形墓穴守护神收藏品特别有趣。
艺术陈列室:这是馆内最好的艺术陈列室,它展出了香港昔日图片及印刷品的部分。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香港竟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沙滩及满是丛林的山丘,摇身一变而成如此不同的丛林(都市丛林)。从维多利亚市(即当时香港已建设的部分)的图片中可以了解,香港在150年之间改变了多少。
香港艺术馆共分为七个展览厅:专题展览厅、当代香港艺术展览厅、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中国文物展览厅及中国书画展览厅。展览了中国、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展品数量达14,000多件。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及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藏品精选部分于长期展览厅展出。其专题展览厅亦经常举办本地及世界各地邀请回来的短期展览,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专题。艺术馆不时举行各类型的艺术展览,亦开放予学校,团体及公众参观。
当代艺术陈列室所展出的作品是以10年为一个展览单位,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1950年代起当地艺术发展的脉络。同时馆里还收藏有中国的字画,并有特别厅展览国外艺术品。馆内展出的商船及中国平底远洋帆船的模型,足以令那些模型迷和船船狂热者雀跃不已。还有那些面对巨型窗户的扶手皮椅,能让游客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享尽窗外美好的街景。
主要藏品
中国文物
香港艺术馆中国古代文物部门是本馆藏品种类最丰富,涵盖年代最久远;从新石器时代下达至二十世纪之间的巧夺天工艺术精品都囊括在内。计有中国陶瓷、广东陶瓷、中国外销陶瓷、东南亚陶瓷、服饰与织绣和其它工艺美术,包括青铜器、玉石雕刻、漆器、珐琅器、玻璃、竹雕、木刻、象牙、犀角、鼻烟壶及家具等超过四千项工艺,无论供装饰、日用、祭祀、墓葬,都是经历千百年而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财产。每件藏品糅合了高度创意和精湛技术,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数据,并为文物鉴藏家对藏品的比较研究提供有力的断代依据。香港地处中国南面门户,而且在中外交通上,也担当起一个主要角色,因此与香港及广东有关的岭南文物,亦为本馆重点收藏项目之一。历年来,香港艺术馆除了积极采购各类文物,并透过举办展览以推广中国文化,期间幸获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捐出其珍藏,令馆藏文物日益丰富。例如一九八五年叶义医生捐赠的一批竹刻作品反映了和文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面貌。胡锦超先生和郭安夫人分别于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捐赠的石湾陶器,充份表现出这个广东名窑的地方特色。此外,多方面人士和机构亦捐来既精且美的珍贵文物,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保存文物的热衷,也是对香港艺术馆的支持。
中国书画
香港艺术馆中国书画馆的收藏主要集中于广东书画以及近代中国绘画。中国书画馆收藏的历史可以溯源至一九六四年,至今所收藏的书画作品超过四千帧。除不断的购藏外,亦有赖多位收藏家慷慨的捐赠,如何子忠、黄般若先生捐赠广东绘画、刘少旅先生捐赠「太乙楼藏中国近代书画」、吴冠中先生捐赠画作及张钰女士捐赠「新文人画」作品等,使藏品日益丰富及更具历史、艺术价值。
历史绘画
香港艺术馆最早的藏品包括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绘画,也就是一些反映旧日民生、风俗、地方风貌的画作。早在艺术馆成立之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东爵士,先后将其私人珍藏捐赠给香港政府,当中大部分是描绘18﹑19世纪珠江三角洲及中国沿岸商埠的绘画,亦有照片及地图。其后政府又收购了塞耶及罗氏的藏画。1962年香港艺术馆前身 — 香港美术博物馆成立,接收并负责管理这几批画作。艺术馆以此作基础继续购藏,形成今天颇具规模的历史绘画藏品,至今藏量已有一千一百多件。历史绘画既能反映出当时知名或佚名画家的艺术成就,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这里为你介绍艺术馆历史绘画的部分藏品,囊括了中国画家的细致工巧,及西洋画家的淋漓笔触。从中你会看见香港开埠前的纯朴面貌、在殖民地政府统治下的发展变化;又可感受上一世纪澳门南湾的浪漫情调、广州城昔日的繁盛景况。
香港艺术
香港地处中国南方一陲,百多年来从渔业社会发展成商贸都市,居民虽以中国人为主,但毕竟华洋杂处,因而在文化、艺术以至生活方式各方面既保存中国优良传统,又见西方思潮的影响,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特色。香港艺术家向亦致力在中国文化中寻根,同时亦吸收新时代的精神,在创作上锐意求新,积极改革,形成富于地域色彩的独特艺术天地。
当代香港艺术发展虽然只有百多年历史,但早于二、三十年代已凝聚了发展的基础。内地名家来港交流频繁,画苑、美术社纷纷成立。书画家冯康侯(1901-1983)、简经纶(1888-1950)等设帐授徒。油画家李秉(1903-1994)、余本(1905-1995)自欧美学成归来,引入了西方的艺术思潮,为曰后的艺术发展铺陈伏线。
至于千禧世纪又是怎样的光景?时间总会作见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香港艺术家定必背靠历史,放眼未来,艺坛将会百花齐放。
茶具文物馆
茶具文物馆是香港艺术馆的分馆,在1984年1月27日开放给市民参观。茶具文物馆的主要工作是收集、研究及展出茶具文物和有关资料,是国际上第一所以茶具为专题的博物馆。茶具文物馆的基本藏品由罗桂祥博士 (1910-1995) 捐赠,其中包括一批约六百件,年代由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 至二十世纪的茶具及有关器皿。这批珍藏中半数是陶瓷茶具,其中计有注子、茶盌、茶杯、茶壶及盖盌等。另外半数为一批由明代 (1368-1644) 至现代制作的宜兴陶器,包括各式茶具、雕塑及文玩。此外,还有小量欧洲和日本样式的茶壶,左证当时中国茶具对外国的影响。
茶具文物馆与罗桂祥茶艺馆,不但让香港市民可以分享到已故的罗桂祥博士一生经营的收藏成果,更致力为推广中国品茗风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