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点赞: 140
为TA点赞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数据显示,原有建筑环境改变较大,仅存2.6万平方米。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 中文名: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 外文名: Memorial of the Original Site of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
  • 官网: https://www.hpma.cn/
  •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路170号
  • 门票: 免费
  • 占地面积: 71939㎡
  • 成立时间: 1984年6月
  • 开放时间: 09:00~17:00(周一闭馆)
  •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三批(1924-1927年)
  • 旅游景区级别: 2020年(3A)

基本介绍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国内惟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革命遗址、文物资料的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被有关部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等。

现存黄埔军校历史遗迹二十余处,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遗迹有:1996年重建的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教思亭、济深公园、北伐纪念碑等。

基本展览

黄埔军校史迹展

“黄埔军校史迹展”设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校本部内,展览通过近300张图片、30余件(套)文物,展示这所著名军校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以及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显赫地位。

展览内容包括“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黄埔岁月”主要展示了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的历程,这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军校体制健全、组织严密,培养出的黄埔校军在平定商团、统一广东、北伐诸役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部分“军校变迁”主要展示黄埔军校从广州迁往南京、成都、台湾奉山及各地分校的办学情况;

第三部分“情系黄埔”主要展示了在国难当头之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黄埔师生再次携手御敌,投入到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从正面阻击战到敌后游击战,处处留下了黄埔军人英勇的身影和足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埔师生频频聚首母校,在黄埔军校的旗帜下,继续发扬宝贵的黄埔精神,为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吁、奋斗不息。

“铁血东征”展览

“铁血东征”展览设于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内的展厅,全面展现了黄埔校军两次挥师东征的详细经过,在静谧的墓园里,展览的内容正是长眠墓地的烈士们生前的英勇事迹和惊人壮举。

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结合实物,从“东征前的广东”、“第一次东征”“东征军回师平叛”“第二次东征”“英魂垂千秋”五个单元,展示了1925年黄埔校军两次挥师广东东江地区的详细经过,并在展厅里设置大型沙盘模型,重点展现淡水、棉湖、惠州、华阳等多场战斗。两次东征成功击退了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部,基本统一了广东全境,并为之后的北伐战争建立了牢固的后方基地。

“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

常设展览“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设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校本部内。展览特别选取了22幅以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以油画艺术形式来展示这批共产党人的风采。

这22位共产党人包括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加仑、肖楚女、聂荣臻、陈毅、左权、赵一曼、刘志丹、曹渊、周士第、罗瑞卿等。从创校之初的招生、制订教学计划等各项工作,到政治教育的开展,他们为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他们亦身先士卒冲向战场杀敌制胜,用鲜血和年轻的生命谱写黄埔精神,展示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展览汇聚了全国各地多位名家的油画作品,有别于传统的展现方式,凭精美的油画作品让观众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馆藏实力

综述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藏品有陈毅安结婚时用过的蚊帐、黄埔军校机关报《黄埔日刊 》、许德珩的皮箱、许德珩的皮箱、邝鄘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书箱、李治魁的指挥刀、李治魁在黄埔军校穿过的军装、郑洞国印、陈安贤的毕业证书、林之茂穿过的蓝棉布长袍、汪启一的同学会会员证、张颖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铜证章、张颖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心形金属证章、教官王声聪用过的怀表、黄埔军校前身陆军小学用过的铜钟、第五期学生王碧若的短剑、战术教官林之茂在军校时用的玻璃围棋。

主要文物

陈毅安结婚时用过的蚊帐

陈毅安,湖南湘阴人,黄埔四期生。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共产主义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念,他的爱情纯洁真挚,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为了献身革命,他一再推迟婚期,他与未婚妻通信八年后才结婚,而妻子李志强也六十年如一日地钟情于他。这一对革命情侣的情操,为我们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张蚊帐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美好见证。

黄埔军校机关报《黄埔日刊 》

《黄埔日刊》是黄埔军校各出版物中发行时间最长、发行区域最广、发行量最高的刊物,军校教育长方鼎英称赞它是“革命洪钟”。日刊的编委全部是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的教官恽代英、肖楚女、熊雄、方鼎英、罗懋其等是主要撰稿人。《黄埔日刊》的发行以校内为主,面向社会,另外还采取了“赠阅”和“函索即寄”等办法以扩大发行。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年中时,《黄埔日刊》的发行量由五六千份增加至四五万份。发行地点遍及全中国各省甚至达东、西洋各大埠,是研究军校史实的珍贵资料。

许德珩的皮箱

许德珩,江西九江人,曾担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教官,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著名的进步教授,九三学社的创始人。

邝鄘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书箱

邝鄘,湖南未阳人,黄埔军校二期生,曾参加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是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指挥刀

是李治魁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李治魁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战争中在武昌城外牺牲。指挥刀曾伴随李治魁驰骋在统一广东和出师北伐的沙场上。

陈安贤的毕业证书

1943年3月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第十三总队步兵科学生陈安贤的毕业证书。

年代:1943年3月

质地:纸

尺寸:纵30厘米,横27.6厘米

林之茂穿过的蓝棉布长袍

20世纪20-30年代黄埔军校第五期战术教官林之茂穿过的皮毛内里蓝棉布长袍

年代:20世纪20-30年代

质地:毛,皮革,棉麻纤维

尺寸:纵117厘米,横56厘米

汪启一的同学会会员证

1951年11月10日发给黄埔军校第16期学生汪启一的中央各军事学校同学会会员证

年代:1951年11月10日

质地:纸质

尺寸:纵10厘米,横6.5厘米

实用信息

参观预约

观众须在参观前7天内(含参观当天)通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票务预约”进行实名制预约。目前实行限流开放,每日分为7个时段,每个时段预约人数上限为750人。

开放时间

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白鹤岗炮台:09:00-17:00(16:30停止入馆)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09:00-12:00,13:00-17:00(16:30停止入馆)

注: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1、乘地铁5号线在鱼珠站下车,转换431公共汽车在鱼珠码头下,转轮渡往黄埔军校码头直达黄埔军校;或长洲码头,走军校路进入海军营区可达黄埔军校。

2、乘地铁4号线在大学城北(B出口)下车,转换383公共汽车,在军校路口下车,步行到黄埔军校。

3、乘137、262路公交车在新洲站下车,转轮渡往黄埔军校码头直达黄埔军校;或往深井码头,再乘坐430路公交车往黄埔军校总站,走军校路进入海军营区可达黄埔军校。

4、乘366、431路公共汽车在鱼珠码头总站下车,转轮渡往黄埔军校码头直达黄埔军校;或长洲码头,走军校路进入海军营区可达黄埔军校。

5、大学城总站乘383路公共汽车到军校路口下车,步行到黄埔军校。

自驾路线

1、在鱼珠码头过渡,走军校路进入海军营区可达黄埔军校。

2、在华南快速干线或环城高速大学城出口进入大学城,走外环路经东四路路口进入长洲岛,可达黄埔军校。

3、在新化快速路长洲出口下来右转,进入长洲岛,可达黄埔军校。

历史沿革

黄埔军校旧址原为清末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在此创办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是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几经沧桑,原有的建筑环境已有很大改变。

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

1984年6月,正式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由徐向前题写馆名。

1988年1月,黄埔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基础上,复原重建校本部。重建工程于同年6月16日奠基,耗资2000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建筑布局

综述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依托黄埔军校旧址而设。占地面积71939平方米,建筑面积14782平方米,陈列面积1700平方米。有校本部、孙中山总理室、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教思亭、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等等十多处文物建筑散布在长洲岛上。

总理室

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的总理室设在走马楼二楼,最初是孙中山在军校办公休息的场所。室内摆设比较简单,房间中央有一张圆桌,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摆着一瓶花。北面的窗前,置有一张办公桌,南面的窗边,则是为孙夫人宋庆龄准备的梳妆镜。

孙总理纪念室

在军校校本部西侧的码头边,有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是现在的孙总理纪念室。因为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办期间多曾在此休息和办公,故俗称为中山故居。

小楼坐北朝南,面向珠江,风景秀丽,环境宜人。这种建筑,当地人称为“骑楼”。因为小楼二层以上的楼体向外延伸,并且用立柱支撑,而地面一楼部分则形成人行廊道,看上去整个建筑就像是骑跨在人行道上,故得名“骑楼”。

孙总理纪念碑

孙总理纪念碑修建于1928年,1930年竣工,历时2年多。孙总理纪念碑是黄埔军校旧址中至今保存的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也是十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物点。

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独具匠心,形似“文”字,因为孙中山先生名文,号逸仙,所以特别建成“文”字的造型以表达对先生的纪念之情。

孙中山铜像高2.6米,重约1吨,安放在约40米高的碑座上。它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俱乐部

在孙总理纪念碑以西约50米的地方,矗立着当年军校师生举办文艺演出、集会、庆典等文化娱乐活动的俱乐部。俱乐部是我们在今天留下的黄埔军校旧址中,少数不需要重建的建筑之一,基本上保持了当年的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考古价值。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黄埔军校政治部决定建立军人俱乐部。俱乐部最初是选址在校本部走马楼内,但是随着军校的迅速发展,学生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原有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1926年3月,军校在珠江畔建设新的俱乐部,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1926年11月1日,俱乐部落成。

游泳池

从黄埔军校的俱乐部往西走约100米的珠江畔会看到黄埔精英们曾在里面练习水性的游泳池。游泳池的设计非常贴心,两个泳池连在一起,西边的是浅水池,适合初学者;东边则为深水池,与珠江相通。

官长饭厅

官长饭厅位于走马楼二层第二进,前面摆放着几张圆形饭桌,为主要长官用餐的餐桌。后面是方形饭桌,为普通长官用餐餐桌。官长饭厅的墙面上挂有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的画像。长官们都集中在这里用餐,校长蒋介石有时也会在这里和长官们一起用餐。由当天的值星官发出“开动”口令后,大家开始用餐。校长蒋介石用餐时间一般为十分钟,只要他放下筷子,其他长官也不敢再吃饭了,可见校长蒋介石的威严渗透在军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马楼

黄埔军校的走马楼,原为清朝末年岑春煊创办的陆军小学堂,以最基本的军事知识为教学内容,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批军政名人曾在这里接受最初的军事教育。例如邓演达、叶挺等人在这里读过书。铁路之父詹天佑曾经在这里当过一段时间的英文老师。黄埔军校初建时,原来的房舍因年久失修,已是杂草丛生。1924年2月,军校筹备委员会经过考察,派林振雄前往平整道路,重修房舍。在物资和资金都奇缺的情况下,房舍经过修葺才能勉强使用。

修建后的走马楼是黄埔军校校本部的所在地。走马楼位于军校正门后面,一条由三块花岗岩石砌成的大路直通军校二门。进入二门就可以看到走马楼的全貌,它是一座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式建筑,坐南朝北,四合院布局,三路四进,回廊相通。首层设有卫兵室、管理部、课堂、大花厅、政治部、职员寝室、学生寝室、军械室、学生饭堂。二楼设有总理室、校长室、校长办公厅、校长会客厅、官长饭厅、教授部、教练部、自习室、军需部等。走马楼占地面积约10600平方米,整个建筑相互对称,错落有致。

东征烈士墓园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面积5万多平方米,民国十 五年(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将校的军校生建立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

相关知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