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广华寺位于涞水县城东南部南关村朱家街,坐东朝西,占地55亩。该寺原名“泰山圣母庙”、“广华庵”。明正德十年(1515)皇太后到此一游(当时此地并无建筑),觉得此地很有灵气,皇帝得知下旨命太监赵公富在此建庙,正德十一年(1516)建成。现在广华寺内仍保存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十三日所立石碑一通,记录了赵公富创建泰山圣母庙的过程。庙内大殿四壁原有泰山娘娘(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从出生到得道一生史迹的壁画,画面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画工颇有造诣,令观者竦生敬意。两侧配房各三间,左房供太尉之神,右房供送生之神。开山第一代住持祖师法号珍尼法师。两徒法号则常、则住,意即佛法常住。
历史沿革
明嘉靖八年(1529),泰山圣母庙失火坍塌,时有明达之士杨建、蒲原出资白银27两拟建寺,未动工即故去。后杨进承前善业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十五日建寺,落成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历时六年九个月,并改名“广华庵”。重修后的广华庵至清朝这段时间没有记载,只知道广华堂上第十八代住持以后的祖师法号分别是:智清法师(十八)、霞珍法师(十九)、贵福法师(二十)、吉祥法师(二十一)、阔山法师(二十二)、昌勇法师(二十三)、现任住持亲如法师(二十四)。
1944年,广华庵年久失修,又一次严重坍塌,再度进行大规模重修。重修后的大殿内塑释迦牟尼佛像,改称广华寺。共供奉七尊佛、菩萨像。广华寺的建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供佛事活动用的,如佛殿、经堂和禅堂,供讲经、集会、修禅使用;另一部分是生活区,内有大小尼舍和斋堂。佛殿后是桃园和菜园,清静幽雅,景色秀丽,与寺外闹市形成鲜明的对照。
新中国成立后,涞水县城关镇南关完小曾占用过佛殿、经堂。“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抄走一部分经书、画像以及袈裟、念珠等物品;佛殿、经堂、禅堂被南关大队用作存放粮食、化肥、水泥等物资的仓库和大队办公室。20世纪80年代初,南关大队撤出,重新退还给比丘尼昌勇,用作佛事活动场所。1984年,广华寺大殿重塑佛像,1985年7月正式开光,佛事活动开始正常举行。1991年8月,涞水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该寺对外开放。10月26日,该寺举行了对外开放佛事庆典。保定地区、涞水县政府的有关领导及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弘川、苏杭二位法师等佛教界知名人士和信众2000余人参加了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