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点赞: 33
为TA点赞

#人文景观建筑#

灞陵桥

渭水长虹灞陵桥 “闻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坐落在县城南清源河上的灞陵桥,是千里渭河上游的第一座桥梁,自古以来人们称它“渭河第一桥”。 灞陵桥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当地群众俗称卧(或“握”)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桥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底部以并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顶部为飞檐式廊房,共13间64柱。国家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名单。

门票参考:
30元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定西区渭源县
开放时间:
08:00~18:3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民国)

介绍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说他视高官厚禄若粪土,褒他“情深义重垂千秋,士民争拜汉云长”。清道光年间傅梓之《许州记》载甄汝舟怀古诗句,云:“野水四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此桥的始建年代无考,据1991年对原桥遗址的挖掘清理,桥基为元代构件,上部为明、清建筑。原桥青石灰砖结构,三孔,通长17米,高2.88米。桥上遗留构件有石雕栏板、戏水龙头、望桥、石狮、石猴等,都存放在关帝庙内。桥北为明末总兵左良玉泼墨手书“汉关帝挑袍处”的巨型石碑。桥南是《关王辞曹操之图》碑。

1990年重新修建了这座仿汉观赏桥。桥长121米,单拱双柱,柱承栌斗,支顶拱体。青石栏板上浮雕仿汉画像,内容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大多是反映汉代农桑狩猎、民俗天像等现实生活。质朴生动,令人退想。东阅台的正中入口处,立有青石堆雕的“关公勒马挺风”巨像,通高9米,高大伟岸,给人以凌空立马,虎视中原之势;西月台南北对峙,高5.2米的青石子母烟,代表着帝王之仪。甘肃渭源县城南,渭河三大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木质结构的廊桥——霸陵桥。紫红色的曲拱单孔桥,像一彩虹横跨清源河上,为渭水第一桥。霸陵桥是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建设的,经清代同治年间、1919年、1932年、1984年四次大的维修。1918年的修建由当清源镇柯寨村何遇江、何遇海两兄弟参照兰州雷河滩卧桥式样进行改进,形成如今纯木悬臂曲拱、单孔廊桥。桥身由单梁变成叠梁,结构严密,气势雄伟,霸陵桥全长40米,廊房15间,跨度27米,高15.4米,宽4.5米。

霸陵为古县名,在西安市东。汉文帝9年(公元171年),在其地筑霸陵,并命名为县名。汉文帝死后葬霸水(今霸河)旁。有一年渭河水大,淹了霸陵,渭河源头渭源县修的桥就叫霸陵桥。明朝大将徐达与元将李思齐激战于此,元军兵败移至渭源城,且折掉了渭河桥。正值暴雨连天,河水猛涨,无法过河,难以攻城。徐达听从他人建议,在木笼中装石投入河床,垒成桥墩,终于建桥成功。元兵看见明军将士修好了桥,守城无望,只好投降。徐达挥笔提写了“霸陵桥”几个大字。数百年来,历代政要、文人墨客,无不称赞此桥,左宗棠题写“南谷源长”、蒋介石提写“绾毂秦陇”、于右任“大道之行”。杨虎城将军题词是:“鸟鼠溯灵源,雪浪云涛,东行汇径渎黄河,汉关紫气;陇秦资利涉,月环虹跨,西望是金城杨柳,玉塞萄萄”。清代诗人杨景熙在“渭水东注”一诗中赞美此桥是:“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