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情况
清乾隆东巡吉林时作的《硗跗吉林将军署复得诗三首》中有两句赞美吉林风景的诗惟妙惟肖:“城临镜水沧烟火,地接屏山绿树头”。其中“镜水”即指松花江,“屏山”则指“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站在东峰下遥望峰顶,有一10多米长巨型猪形怪石作欲奔状,5头仔猪尾随其后,石猪头向山顶,尾巴向下,好像在行走,栩栩如生,可谓一座天然的石雕艺术。
朱雀山山脚断壁上有吉林省重点保护文物--阿什哈达明代摩崖石刻。山上林木成荫,嶙峋怪石遍布,其中东峰上有块巨石,形状象猪,取名为“魔猪石”,其后还有5头小石猪跟随,均是头朝上,尾向下,呈行走样,因此在清代初期,朱雀山曾被称为“老母猪砬子”。
在朱雀山看到的18处景观:魔猪痴想、石龟探海、玉兔奔月、雄师吼天,均来自于一个民间神话,据民间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云游来到朱雀山。他们为此山的风光所陶醉,把从天宫带来的美酒倒在寻梦峰上的“仙酿池”中,坐在八仙台上开怀畅饮。醇酒飘香,引来山下众多生灵,也要尝尝天宫玉液琼浆。八仙动怒,用法术将众生灵定住变为石头。形成了今天的是十八处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八仙来过以后,朱雀山就出了名,引来客人游览、观看八仙留下的仙迹。
主要景点
朱雀山
朱雀山可享受爬山的乐趣。最主峰为刀尖峰,又名猪嘴砬子,其峰在群山掩映之中扶摇直上,临江而立。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丰满大坝依稀可见,山相抱,水相连,山情水意,使游人陶醉于自然之中。冬季,要到朱雀山尽享滑雪、坐马爬犁、打雪橇的乐趣。
冰晶顶又名光头山,位于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的“冰河翠景区”,海拔3015米,为太白山以东最高峰。
冰晶顶在秦岭梁北侧,距西安市74里,距咸阳市75公里。其所在的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21公顷,前山沟道开阔平坦,森林茂密,山环水绕、秀丽异常。后山峰峦层叠、山势峻峭,孤峰入云、岩石奇巧,瀑布潭间如飞龙串珠,无数奇崖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木之中。沿途花溪素练,玉挂珠帘,金蟾待樵,大圣拜佛,冰山遗迹巨石如海,高山草甸繁花点点,原始森林古树苍天,景色雄奇,幽静古野。还有笔架山,聚仙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奇杉古松,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景观。登上顶峰,群山叠嶂,苍翠无涯,一览众山小。由冰晶顶--桦林湾——太平峪穿越路线是秦岭经典穿越路线之一。
滑雪场地
坐落在朱雀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内,距市区仅11公里。滑雪道长200米,宽50米,适合初学者滑雪娱乐。雪橇场地长150米,宽30米,可“放爬犁”嬉戏。人工湖湖面约7000平方米,可在上面滑冰、玩冰陀螺等。游人还可在在狩猎场中打山兔、打野鸡等。在山门外游客可乘坐马拉雪橇、狗拉雪橇、羊拉雪橇到雪场。
朱雀山滑雪场占地八十多公顷。来到山门外,迎接你的是雪场的马拉雪撬、狗拉雪撬、羊拉雪撬,它们将把你送到雪场。宽30米,“放爬犁”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雪上游戏,也是成年人喜爱的运动,在滑雪道的东侧,有一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狩猎场,打山兔、打野鸡。
菩提寺庙
朱雀山菩提寺,坐落于闻名遐迩的松花江上游岸边,朱雀山森林公园内。正在建设中。 菩提寺位于朱雀山主峰寻梦峰的山坳处。此处四周林木茂密,祥云缭绕,曾是朱雀山小观音庙(俗称石庙子)旧址。青砖碧瓦的菩提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远远望去,若隐若现恍如世外桃源,似在虚无飘渺中。
菩提寺依山势呈二进阶梯分布。已建成的有念佛堂、天王殿、僧僚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等正在建设中。 菩提寺是一座比丘尼(女众)寺院,常住僧众共十几位。主持是大东老和尚,已七十多高龄,知客师为佛玺师父,她们师徒俩人,是两位专修净业,立志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正修和尚。她们几年来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寺院僧众将菩提寺建设的已初具规模。在建寺院的几年里,她们含辛茹苦,血汗交融,不惜一切代价建净宗道场,其目的就是为所有正修的净宗四众弟子,建一处清净的念佛道场。为大家提供良好的修学环境,以接引更多的众生共结西方极乐之清净法缘。
摩崖石刻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2008年)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
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2008年)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2008年)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