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古城布局
会泽古城最初是土城,为首任知府王永玺所建,后于雍正年间知府崔乃镛历时一年半建为石城,城周长2374.3米,宽4.6米,高5米。老城十字街是古城的中心,一横一纵两条街道交会构成个“十”字,加上方形的城墙,整个古城其实就是个“田”字形。
会泽现存古城是清代所建,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保存着各类珍贵的文物古迹、比较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历史街区。城区范围北到义通河、南至钟屏街、东到翠屏街、西至京运大街,面积约0.95平方公里。
三区是在中心城区周围3个古代筑城的遗址,分别为:城西北的水城遗址、城西南的土府遗址、城东的土城遗址。
二街是会泽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头、二、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
十九点是指四川会馆、陕西会馆、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等19座古建筑。
建筑群落
会泽会馆群
据统计,会泽古城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67件。会泽会馆林立、寺庙众多,名居民宅独具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曾建有会馆、寺庙108座,有会馆、寺庙38座,特色民居65处。以八大会馆为代表的会泽会馆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时期,清政府已经把铜矿开采的重点转移到国内,东川会泽一带的铜矿得到了极大的开发,铜厂在最鼎盛时期达到33个。
古城民居
会泽民居可分为联排式和合院式两类,东西两公里长的东
内、外街、西内、外街和南北一市里长的南北街、外街,多为联排式民居;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及丰乐街,则是合院民居集中之地。县城的合院式民居已远不只是满足建筑作为“庇护所”的需求,更多地是体现了房主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所以类型各异,风格不同,其中有二进院、三进院、一颗印、重堂式、三间两耳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表现出一种相似而非相同的特点。
民居几乎都有即在屋脊上面两段瓦沟上用板瓦搭成拱形,其头部则为一高翘起的筒瓦,当地人称为“猫洞”。除了猫洞,还有“猫拱墙”,即房屋的两侧,为一段圆弧形的山墙,类似于两只弓着背的猫。圆弧形的山墙受力较均匀,地震时不易倒塌,最主要的是加入隔壁邻居失火,猫拱墙可以隔断相邻的火势,起到封墙火的作用。
景点景观
文化古迹
湖广会馆俗称寿佛寺、东岳宫,系湖广籍同乡在会泽所建会馆,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会馆座落于县城东北面宝善街,建于明末清初,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偏殿两厢书楼、花园规整地排列在一中轴线上,占地面积8474.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
江西会馆,俗称江西庙、万寿官,是江西人在会泽县城建的会馆,位于县城北面江西街的中段,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占地7545.92平方米,建筑面积2594.74平方米,整个建筑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建有门楼戏台、正殿、后殿。东侧为小花园,西侧是小戏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八年(1730年)毁于兵燹,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继尧故居座落在县城北内街三道巷14号,占地面积851.1平方米,属会泽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唐继尧的父亲唐学曾购置此宅院。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七组灵壁路南侧会泽一中校园内。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系东川知府任俊舫首倡并捐资兴建。
自然景观
金钟山
金钟山位于云南会泽县城南面,与县城紧紧相连。因其状如钟而得名,也称“七曲名山”。金钟山上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的文昌宫,与位于公园西侧马鞍山上的文笔塔、华宜寨的魁阁呈三角对立。2013年4月11日,会泽县金钟山省级森林公园申报成功,成为会泽县首个省级森林公园、全省第14个省级森林公园。
实用信息
内部交通
1、公交车
线路 站点 票价 时间
1路 西郊加油站—东郊加油站(对开) 2元 早:7:00 晚:19:00
2路 东郊加油站—西郊加油站(对开) 2元 早:7:00 晚:19:00
3路A 抚军街锦泰花园—翠屏小区(对开) 2元 早:6:30 晚:22:00
3路B 翠屏小区—抚军街锦泰花园(对开) 2元 早:6:30 晚:22:00
4路 民政局—钟屏中学 2元 早:6:20 晚:19:30
15路 水城扩红基地—华泥村委会 2元 早:7:00 晚:19:00
16路 以礼—交支路口 2元 早:7:00 晚:19:00
17路 茚旺高中—小菜园岔口 2元 早:7:00 晚:19:00
18路 茚旺高中—毛家村一级电站 2元 早:7:00 晚:19:0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会泽古城,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三省五州(市)接壤地带,距省会昆明市区205公里,距曲靖市区187公里,核心保护区占地0.9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会泽古城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
气候特点
会泽古城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高原空气稀薄,辐射波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7℃。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历史沿革
会泽古城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
雍正十年(1732年)10月,东川府石城竣工,共用工37万个,支银31425两。石城周长214丈,南北141.6丈,城墙高厚各1.4丈,设炮台八座,垛口1213个,四门城楼各两层,高2.7丈。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东川7.5级大地震,部分损坏,后修复。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城墙出现部分坍塌,知府李德生、知县黄梦菊发动官绅士民捐银16366两重修,城墙加高三尺,达2.1丈,垛口达到1372个。
光绪六年(1880年),代理知县秦述先禀请重修了年久朽坏的四门城楼。
同治元年(1862年)10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西征军进入东川(今会泽)境内,曾派小股部队攻打东川府城。由于城防坚固,太平军两次攻打未克,遂主动放弃府城,向西北的娜姑进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2日,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率领下进驻会泽,九军团部和参谋人员立即从东门入城,登上东北角钟楼指挥队伍,红军战士搭起云梯从西门攻入城内。
1949年4月9日,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永焜支队兵临会泽城下,在炮火的掩护下,利用缴获的TNT炸药爆破北城门,攻入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