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保国寺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不包括400亩自然山林风景区),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共有11个展室。保国寺是江南较典型的寺庙建筑,整个建筑群体布局是:
平面布置南向微偏东,重建的山门东向微偏南。中轴线上三进院落四座建筑,即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依山势而建,各单体建筑也在不同的高度上。大殿月台的左右有钟鼓楼相对称。中轴线上主要建筑两侧并无配殿和走廊,而是以墙垣与两旁的钟鼓楼、僧房、客堂相分隔。东西附房建筑均南北长,东西狭,紧贴于上述墙垣的外侧。这种建筑方式同当时的住宅建筑方式略相同,但在佛寺建筑中是罕见的。
馆藏文物
博物馆陈列展现了古建筑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形制、特点和风格,并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证。有各个时期的建筑构件瓦档,空心砖等。有全国古建筑照片34幅。唐代经幢2座,均为八棱石筑结构,分别刻陀罗尼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中建于唐开成四年的经幢本身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室展出宁波孔庙礼器鼎、尊、簋等53件、编钟16只,编罄12块(同治十二年制)。明清缸、盆等瓷器。婚俗厅展出大型工艺精品宁波花轿和千工床。砖雕陈列室有清代嘉庆年间大型砖雕作品16幅,佛像室有各时期的铜铸佛像34尊和泥塑十八罗汉。藏经楼有乾隆版大藏经1部,计724函等,保存完好。
博物馆藏品有字画130卷,藏经7240卷,瓷器72件,铜器45件,建筑构件84件。
出版作品
该馆曾出版《保国寺志》(嘉庆版一本)、《保国寺志》(民国版四本一套)。《保国寺简介》和《介绍》等。
教学研究
保国寺古建筑于2005年12月成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研究基地,这是继宁波大学建筑学院于2004年在保国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之后,与又一家国内重点院校之间建立起固定的、长效的联动机制。这充分说明了保国寺在我国古建筑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和科学价值,也引起了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对保国寺古建筑群更大的关注,推动了文物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